中国民航网

9月28日,长沙机场遭遇突发性大雾低能见天气,始发航班正常出港面临严峻挑战。面对跑道视程(RVR)一度降至550米的不利条件,长沙机场运行控制中心于06:15果断启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低能见度运行程序》,成功保障22架次航班在大雾中安全、准点起飞,出港正常率达100%。这是该程序获民航中南局批准后的首次“实战”应用,标志着长沙机场在复杂天气条件下的运行能力实现了重大突破。

低能见度运行程序是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协同化的运行保障方案。一旦启动,湖南空管与机场运控中心等多个运行单位将实行无缝衔接与高效联动。从灯光调至最高级,到消防救援力量集结待命,到引导车辆精准保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预定程序执行,形成一张安全高效的运行保障网络。该程序如更精密的“眼睛”,通过更高等级的仪表着落系统(ILS)信号、全跑道范围的跑道视程(RVR)探测器等精密设备,为飞行员提供精准的起飞引导数据,取代肉眼观察。程序运行期间执行更严格的“交规”,对飞机与车辆实行最严格的间隔标准和活动限制,对ILS信号的敏感区进行“净空”保护,确保导航信号不受任何干扰。

以往,遇到大雾天气且跑道视程低于常规起飞标准时,长沙机场常常面临航班大面积延误、旅客出行受阻、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据统计,类似天气条件下早高峰时段,航班延误率曾超过 50%,平均延误时间超过 43分钟。本次低能见度起飞程序的成功应用,使长沙机场成为国内首个在未实行Ⅱ类运行的情况下获准执行RVR不低于150米低能见度起飞标准的民用机场,实现了从“被动等待”到“主动保障”的转变。
下阶段,长沙机场运行控制中心将持续深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在各类复杂条件下的运行保障水平,为推动区域航空枢纽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通讯员:黄思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