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忙碌的机坪上,新放单的行李传送带车驾驶员黄杰深吸一口气,师傅苏黎明叮嘱的操作流程在他脑海里逐一闪过。他拉开车门,开始了一天的独立值守。
黄杰为六月调入特种车队,驾龄二十年的分队长苏黎明成了他的“航标”。天刚亮,老苏就带他围着车“体检”:他蹲在地上摸轮胎查纹路胎压,“螺丝松半圈都可能掀巨浪”。黄杰学得认真,连几毫米刮痕都细查。老苏升起传送架,机油尺在晨光里发亮:“油位得像天平称过,卡在刻度中间,多一分少一分发动机都不适应。”发动引擎后,他听声判断:“平顺得像溪流,就错不了。”黄杰把这些细节刻进心里。坐进驾驶室,老苏的教导浸在每个动作里:“进红线区,眼睛得像雷达。”他系安全带利落,“车速先压最慢,距飞机十五米点试刹车,这顿感是安全第一道锁。”对接货舱门时,老苏叮嘱“五米停车调整传送架高度,两三米再停车细校,速度超不过步行,慢下来的每一秒都是风险缓冲带。”黄杰紧盯师傅的手与踏板,把叮嘱记成心里的谱。
“咱这行不能只看手册,得总结经验,遇事先稳住,慌是最大敌人。”老苏的话裹着机坪的风,“安全刻进骨子里,饭碗才稳。”一个多月后,黄杰放单考核时调传送架分毫不差。可独自作业后,老苏的“突袭”没断过:“操作A320,传送带胶筒左前边缘与舱门需留多远?”黄杰答得干脆,他知道师傅的追问是给安全加保险。
晚霞漫染时,黄杰收车擦座椅,椅上余温让他回忆起老苏——那些烈日下的背影、机油尺的指痕、驾驶室的碎念,皆沉甸甸落心底。机坪灯亮如碎星。黄杰望着传送带上的剪影忽然懂了:自己走的路,是老苏用二十年脚印铺的;握的方向盘,连着一代代机坪人的坚守。这里是没有黑板的课堂,老苏教的从不是简单操作,对民航安全的敬畏之心。他暗下决心,要让手艺与规矩如机坪灯光般传续,这份传承,便是给师傅最好的谢礼。
(通讯员: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