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刚刚过去的四月,对于长沙机场能源管理部水务保障室而言,是既漫长而又紧凑,争分夺秒的的一个月。
水情就是命令
3月底开始,长沙机场自用水量出现了反常的逆增长,面对内部复杂老旧的供水管网,找到漏点谈何容易。给排水维修分队分队长袁伟说:“老办法,我们就用脚去找,用耳朵去听。”
就这样一句话,给排水维修分队用10个夜晚去践行,仅T1航站楼就在夜航结束后进行了4次测试,最终确认了航延中心北侧的漏点。为了避免影响航站楼正常运行,分队创新采用接通备用水源的方式为航站楼临时供水,有效控制影响范围。整个抢修作业历经48小时全部完成,长沙机场每天自用水量下降600吨,日自用水量重回6000吨/天以下区间。
刚刚才完成航延中心北侧漏点抢修任务,水务保障室维修分队成员顾不上休息便立即投入到机坪东扩消防管网抢修当中。分队长袁伟第一时间跳进积水深井中,他们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宣告着2025年长沙机场的节水“战场”才刚刚开始。
汛情就是集结号
4月21日,气象发布暴雨橙色预警,暴雨如期而至,长沙机场3个小时内降雨量超过50毫米,整个机场笼罩在黑云之下,但机场景观水池,机场大道涵洞安然无事,相比去年6月24日的慌张,今年的水务保障室在中控室盯着那平稳的水位,稳操胜券。
这是因为,水务保障室今年启动了机场大道强排设施自动化改造项目,所有的水位信号和强排泵控制信号都全部接入至污水站中控制模块,可实现远程监控操作。此外,水务保障室自主还将原污水业务用泵改造成随时可以调用使用的大功率移动抽水泵,大大增加了后备力量。这个多次获得国家级QC创新称号、2024年五小创新获评奖项的班组,让长沙机场的防汛体系愈发高效。
T3建设就是发令枪
4月底,T3给排水系统建设已进入最终冲刺阶段。水电气作为基础能源是T3投运前期最关键的工作,也是关乎科学运营的框架性工程。在整个月里,水务保障室分组协同、积极配合,完成T3施工跟进6次;管理人员分为4组,分别带队对应不同用途供水管网,定期与指挥部给排水建设单位召开协调会议,通报全场建设情况并进行员工培训。
站在当下,展望未来,长沙机场能源管理部水务保障室将会以一如既往的责任与担当,发挥专业优势,为长沙机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通讯员:陈姜敏 张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