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当前位置:湖南机场>企业文化>员工风采>正文

国企“科”代表丨伏懿曛:一粒“砂”的民航强国梦

 来源: 湖南省国资融媒体中心 | 发布时间: 2025-07-03 11:07:45 

编者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强国战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论述,挖掘湖南国企科技创新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物,展现创新成果、科研精神和个人风采,激发更多科技人才创新热情,提升湖南国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社会影响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即日起,在省国资委指导下,湖南省国资融媒体中心推出“国企‘科’代表”湖南国企典型人物系列报道。

伏懿曛:一粒“砂”的民航强国梦

人物名片:

伏懿曛,中共党员,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智慧机场部高级工程师,湖南机场集团“老伏”创新工作室技术带头人,曾获“湖南省国企工匠”“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技术能手”“湖湘工匠”等荣誉,工作室持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3项,获国家、省部级荣誉21项。

这天凌晨4点的长沙黄花机场主机房内,光线昏暗,机柜嗡鸣。伏懿曛弓着腰,指尖拂过260台设备的“脉搏”——这根网线“堵塞”了需要疏通,那台服务器“喘粗气”得检查。94个机柜间的逼仄通道,他一走就是16年。从青涩的“小伏”到技术脊梁“老伏”,他手中的工具从螺丝刀变成代码,不变的是一颗“霸得蛮”的匠心。

图片

本土“和尚”也能念好机场“技术经”

科技创新到底是什么?在伏懿曛和他的团队看来,科技创新意味着用技术去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逾越不了的“高山”,只有舍不得俯身躬行的探索者。

2011年7月,长沙机场生产运行系统中一台进口设备突然出现故障,机场核心业务面临停工的风险。团队当即给生产厂家打去电话,却只收到了“等待海外工程师上门维修”的回复,以及远超预期的高额维修费用和种种傲慢无理的要求。

“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凭什么外国人行我们就不能行!”带着湖南人那股子“不服输”的韧劲,伏懿曛转头捧起了砖头一样厚的英文原版技术手册,对照着英文字典逐字逐句解读专业术语、钻研机器运行逻辑,终于在一个通宵的故障排查后找出了藏在不起眼角落的两个失效元器件。

这段“被迫”进行维修的经历,给了伏懿曛很大的启发,他说:“我不再盲目相信只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更加坚定了依靠自我解决技术难题的信心。”在这份信念的驱使下,他自学近百万字英文技术文档,先后考取思科、华为、IBM等8项国际认证,在学习中拓宽认知、在实践中锤炼本领,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处置各类核心网络设备、小型机及存储设备故障的技术尖兵。

无独有偶,当机场一款进口登机牌打印机因纸屑堆积频繁故障,原厂商称“无法解决”时,伏懿曛再次较上了真——都是一样的设备,为啥到了咱们这儿就“水土不服”?

通过不断调整打印机参数配置、反复试验对比,他发现,国产的环保再造纸质地偏软,切割时更易积累纸屑,从而导致设备过热瘫痪。在原厂商拒绝改良、换纸成本高昂的双重困境下,他带领团队耗时3个月研发出了“ATP-Ⅱ型纸屑清理机”,通过内嵌式定向吸尘设计,使得设备故障率直降40%。这项技术创新获得了打印机厂商反向投来的橄榄枝,也为公司和团队赢得了和国外大厂平等对话的机会。

“即使只是应用技术,无法掌握先进的技术内核,也可以从技术的构成单元开始,另辟蹊径进行科技创新,打破技术封锁和行业垄断。”伏懿曛深有感触地说,“应用科技是和应用环境紧密相关的。要学会从发现问题起步,一步步去模仿、去试错、去改造,才能在看似无解的困境中找到突破口,实现技术自立自强。”

图片

“众人拾柴”让创新的火焰越燃越旺

“机场运行涉及多领域业务交叉,单靠个人力量难以有效解决复杂技术问题。”随着机场发展,建设一支跨技种、懂协作、技能过硬人才队伍的需求也愈发迫切。2019年,“老伏”创新工作室在机场集团的大力推动下正式创建,成为伏懿曛团队开展科技创新的新起点。

工作室成立之初,伏懿曛便明确了目标:打破部门壁垒,整合技术资源,解决机场运行中的复杂问题。为此,他带领团队深入一线,用一项项创新成果回应现实场景中的痛点需求。

2021年,长沙机场一块机坪滑行道标识牌破损被吹到了跑道上,成为重大安全隐患。调查发现,飞机引擎喷流对标识牌的冲击力峰值相当于12级台风的9倍,人工巡检难以确保万无一失。面对这一难题,伏懿曛联合飞行区管理部,跨部门研发了“滑行道标识牌智能检测装置”,为机坪安全上了一道“数字保险”。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项成果的研发成本仅为1500元,真正实现了“小投入、大效益”。

通过这次创新实践,伏懿曛和他的团队积累了“工作室+应用场景”联合创新的宝贵经验,让机场创新成果转换驶上了“快车道”。此后,“收入结算电子签单系统”“锂电池在线审批系统”等一系列联合创新成果相继落地,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为机场节约了大量成本,成为行业标杆。

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开放协作。伏懿曛对此深有体会:“有时候困扰我们半个月的问题,在高校教授、科研机构专家手里5分钟就能解决。”于是,他积极推动工作室与外部科研机构合作,借助高校和企业的力量攻克技术难题,这种“产学研用”结合的模式,成为工作室快速发展的秘诀之一。

据介绍,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培养出2名集团技术标兵、4名技术能手,成为推动集团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如今,“老伏”创新工作室已然成为湖南机场集团的一张名片,吸引了来自深圳、西安等地机场的技术人员前来学习交流。

“让幕后的技术工作者走到台前,让他们的技术成果被外界看到,是工作室成立时一个美好愿景。”伏懿曛欣慰道,“我们如今正在越做越好的路上,并让技术获得更广泛应用,吸引了更多的技术爱好者。”

图片

从智慧的跑道奔向云端的未来

5分钟有多长?在很多人眼里,它也许不过是喝一杯茶、浏览三两短视频的时间。但在机场值机中,它却可能是决定旅客行程的关键——今年5月中旬,一则“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学生因为错过截载时间在沈阳机场失声痛哭”的新闻冲上热搜。伏懿曛感慨道:“这短短几分钟的错过,或许就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2024年1月1日,湖南机场集团成为国内千万级机场中首批将值机截载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35分钟的机场。为了缩短这5分钟,伏懿曛团队联合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用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将航班从截载到起飞之间的27个环节、42个保障节点进行优化,在确保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把保障时间精确“抠”到秒。而这“抠”出的5分钟,每年可为航司节省7000余万元成本。该成果也荣获了中国交通运输新技术新成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湖南省数据要素X典型案例、省属监管企业信息化标杆项目、民航局优秀案例等荣誉。

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诞生全国第一张电子登机牌、首个实现“全流程”无纸化登机、备受期待的T3航站楼即将启用......长沙机场这座倾尽了伏懿曛等科技工作者无数心血、融汇了众多创新成果的未来空港,正以乘势腾飞之姿,开启着中国民航事业从“跟跑者”到“引领者”的崭新征途。

“湖南不靠海、不靠边,飞向世界靠蓝天。”细数起湖南机场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和荣誉,伏懿曛难掩骄傲,也深知重担在肩。他表示:“我们不仅要有自主创新的硬核能力,更要具备以科技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局意识,这是湖南机场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在新时代的的长征和责任。”

结束采访之际,伏懿曛提到,自己愿做一粒融入混凝土的砂,托起民航强国的宏伟大厦。这份质朴的自我定位,恰是国企科技工作者最动人的底色——无惧方寸之地的平凡,以恒久之力磨砺创新锋芒。当纸屑清理机吞吐着环保再造纸的碎末,当传感器在跑道上捕捉飞机引擎的震颤,我们看见的不仅是技术之光,更是一个时代对“工匠”二字最坚实的定义。

内部链接

中国民航网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上海浦东/虹桥国际机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外部链接

中国政府网

人民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

新湖南

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731-89981070/15773116061 举报邮箱:hnjcxc@hncaac.com

备案证号码:湘ICP备150154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