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金秋十月,丰收的果实格外香。近期,长沙机场机务保障部围绕“五个思维转变”,用“提‘面子’、挪‘位置’、强‘里子’”向思维转变作答,考出了设备质量优、效能提升快的“高分”答卷。
提“面子” 为业务技能“补钙”
走进周宇群劳模工匠创新基地,空压机声、电锤转动声……生声不息,维修员或匍匐地钻入车底或弓着身子拆侧板,他们衣服上沾满的油污、额头上渗出的汗水,在这里秋天的凉爽仿佛姗姗来迟。
自进入十月份以来,机务保障部结合季节特点,开足马力、严格标准开展车辆设备换季保养工作,对除冰车、摆渡车、桥载电源等进行全面“体检”,为车辆运行提供有力保障。换季保养现场,王舟正带着小周对抱轮牵引车上数千个零部件进行检查,反复确认有无松动和裂纹。“发动机主要检查空气滤清器滤芯、传动轴球头有无移位……”,一边检查一边就车辆常见故障与排故方法技巧向小周进行细致讲解。针对有技术短板的维修员,机务保障部设备支部实施“支部搭梯子、党员扶一把”登高举措。“支部牵头,党员结对帮助,在能力提升的路上我们感受到的是被重视、被尊重,学习劲头别提有多足了。”保养结束之余维修员小周打开话匣子高兴地说道。
挪“位置” 为效能提升“鼓劲”
“以前电源挂钩绳子松动脱落,报修后等来人处理,可能耽误好几架航班对接保障,现在有了培训指导、制度支撑,我们也会处置了,在操作和维修的位置上可以灵活挪动。”桥载操作员的华丽转变,宣告着机务保障部在运行保障变革上迈出了一大步。
24名设备维修员,承担着1400余台机坪专用设备的维护管理任务。1:58的人员与设备比例,常常维修员在远机位做设备维护保养,近机位设备报了小故障,当整理完维保现场到故障现场时,航班已经准备离港,运行保障向设备要效能的呼声越发响亮。呼声唤起新作为,机务保障部决定以挖掘操作人员潜能在“1”上增效应答,通过收集运、维一线科室意见,经过调研、试点,出台了《使用人员车辆检查与维护规定》,旨在指导使用人员对设备的16类小微故障的处置,同时为了让“善为”的蓄水池溢满,“不为”的蓄水池枯涸,他们还在规定中引入疏堵结合的良策,在堵上,出台积分考核21条,在疏上,打通与人员评优评先、绩效激励通道。自规定颁布以来专用设备故障处置及时率提升显著。
强“里子” 为运行保障“助力”
“晚有夜宵填肚,娃有暑期托管,单位给我们兜底,我们只管甩开膀子干就行。”谈起单位的关怀措施维修员罗淼喜笑颜开干劲更足了,12年里9台牵引车和4台除冰车“甩开膀子”完成上万架次航班保障,为机坪运行立下了汗马功劳,高负荷运行下,身体机能急剧下滑,从年限和性能来说他们已临近退役边缘,如何将他们从边缘拉回来,“专项修”伸手了。
“专项修”,就是将车辆的发动机、油缸、球头等部件,进行拆解、清洗、检测、机械加工、装配、测试等一系列工序后,能够焕发新生,以更高效能重新投入使用。
“右轮转向传感器还要往左调一点,保证在±0.5毫米范围内。”作业现场始终扬起的是精益求精的主旋律,截至目前9台牵引车和2台除冰车的专项修已全部完成,厚实的“里子”将为运行保障提供坚实的支撑。
下一步,长沙机场机务保障部将继续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着力以“五个思维转变”,打破阻碍创新发展的思维定势,助力长沙机场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