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当前位置:湖南机场>社会责任>乡村振兴>正文

泉塘村:闲置中学“变身”烘干厂 丰收稻谷尽归仓

 来源: 集团驻泉塘村帮扶工作队 | 发布时间: 2024-10-15 11:14:11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地处于湖南西南的武冈市湾头桥镇泉塘村,是一个纯农业种植村,自然资源有限,村集体年纯收入常年徘徊在5万元左右,公共设施维修、惠农便民服务等工作全靠上级资金补助。

自2023年5月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工作队通过走村入户,联合村支“两委”外出学习考核、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等方式共同研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径。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在村支两委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泉塘村集体产业—泉塘村粮食烘干中心(一期)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截止目前,已实现利润12万元。

图片

盘活闲置“中学”,建粮食烘干中心。

泉塘村地处武冈市北部,距城区和云山景区都比较远,自然资源条件较差,难以吸引工业、商业投资。如何发展乡村产业,怎么提高泉塘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村民增收成为摆在工作队进驻后的第一道“难题”。在工作队一筹莫展之际,集团领导带队到泉塘村现场调研,站在闲置已久的泉塘中学操场指出“工作队要结合村情实际,因地制宜,干实事、出实绩”。一句话点醒了工作队和村支“两委”,这闲置的泉塘中学不就是村集体产业发展最合适的地址吗!村书记刘昌永回忆道:“当时,我马上想到盘活了闲置的校舍及空地,既能避免闲置浪费,还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一定收益”。

产业发展的土地有了,上什么产业项目?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村民们一起盘算着。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这个产业项目既要符合环保要求,又要符合泉塘村实际,还要能稳定持续产生效益。为此,工作队组织村支“两委”、种植大户和村民代表先后外出考察了桑蚕养殖、奶山羊、养猪场、肉鸡场等农业产业,并邀请东方电器、三一重工等企业来村调研分散式风电、光伏项目的可行性,因各种条件限制都难以落地。

就在产业发展再次陷入僵局之际,工作队回想起集团领导“因地制宜”这句话。泉塘村自有水田5000余亩,加上周边六家铺、大湾桥、桂林、芭蕉、南泥等村的农田,总计近2万亩,年产粮食作物近1万5千吨,粮食多了烘晒就是个大难题,泉塘本村这些年收了粮食都要送到几十公里隔壁乡镇去烘干,那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建一座粮食烘干厂呢?

图片3.png

为此,村支“两委”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和种粮大户召开会议,与会人员一致同意建一座泉塘村自己的粮食烘干厂。之后,经过反复商讨,村支“两委”决定,泉塘粮食烘干中心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出资建设,根据资金情况分期建设,一期投资200万元用于厂房建设及设施设备采购,实现粮食烘干的功能,二期投资160万元用于完善仓储、碾米等环节延长产业链条。双方约定,由村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烘干厂的建设、经营以及农业产业各类奖补的申报和办理。同时,双方签订协议,采取“保底分红+纯收益分红”的方式,以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烘干中心不论盈亏,每年提前支付本年度泉塘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保底分红6万元,剩余纯收益扣除10%的生产运营成本后,按照双方出资比例分红(村集体占55%)。

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益。

在武冈市、湾头桥镇两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泉塘村粮食烘干中心于2024年1月完成土地手续办理,于2024年2月动工,8月竣工,9月正式运营。泉塘村粮食烘干中心占地约3000平方米,已建成14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配备了6组烘干机及辅助配套设备,满负荷运转下,可实现烘干稻谷120吨/天。稳定运营以后,预计将烘干水稻1万余吨/年,经营性收入近120万元/年,预计纯利润可达40万元/年。

图片4.png

图片5.png

图片6.png

“传统人工晾晒效率低,经机器烘干后的水稻,品质好、易储存,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现在我们这座粮食烘干中心的烘干服务已经辐射到周边村的农户。除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外,还起到了联农带农、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粮食烘干中心负责人罗功彪掰着手指一一细数起建设烘干中心后带来的变化。首先是降低了种粮农户的运输成本,可在家门口直接售粮,方便快捷;其次采取了“一磅到底”公平秤和公平真实的水分测量,让利于民,增加种粮农户的收益;三是将提高泉塘村及周边耕地的承包租金,增加村民收入。

图片

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民也跟着受益。“未来,我们将加大优质水稻、小麦品种的推广力度,按照国家有关粮食安全的要求,努力提高粮食品质,增加种植户的收益。”村书记刘昌永信心满满地说。

内部链接

中国民航网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上海浦东/虹桥国际机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外部链接

中国政府网

人民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

新湖南

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731-89981070/15773116061 举报邮箱:hnjcxc@hncaac.com

备案证号码:湘ICP备150154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