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以小我之劳,铸工匠之梦。自2010年进入机场工作以来,习培之始终勤学苦练,将创新视为前行的方向标,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作为一名基层普通劳动者的工匠精神。
匠心独运,展现“标兵品质”
习培之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以追求“部件零缺陷”为目标,积极推动设备运行状况的定期深度分析。通过对数据的精细解读,敏锐洞察设备潜在的故障趋势及共性问题制定更为精确的解决策略。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着骨干带头作用,带领团队细化了设备的检查保养及零部件更换标准,系统性地规划并实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他积极组织预防性维修,根据登机桥设备的运行状态,精心制定年度专项维修方案,确保设备的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9.8%以上,为机场的顺畅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人心共鸣,传递“标兵温度”
棘手难题、艰苦劳作或是繁重任务时,总能看到习培之的身影,他将每一次检修过程都化作一场生动的教学实践,将自己的检修思路与多年积累的经验无私传授给团队成员。检修完毕后,他会组织大家一同探讨故障原因,集思广益,共同制定技术方案,以期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这种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的精神,在他的引领下,逐渐成为班组内的一种独特文化——吃得苦、霸得蛮、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蔚然成风。
创新驱动,彰显“标兵风采”
作为“红扳手”创新工作室的一员,习培之不仅在岗位本职工作中发光发热,在维修技术创新上也屡创佳绩。针对登机桥活动端空调的隐忧,习培之创新设计了一套登机桥空调自控节能系统,自动调节设备启停状态,一举根治空调过度运行的顽疾,并且赢得“2020年中国质量技术与创新成果发表赛”专业级奖章及“湖南省质量创新与技术大赛”一等奖。针对登机桥的优化改造工作,他通过增设34座桥头地板压条,布置“小心台阶”投影警示,降低护栏、钥匙故障频率等措施,大幅提升桥体稳定性与安全性。此外,他带领团队研发了“登机桥智能对接辅助系统”,实现桥体对接全时段、全方位智能化,操作员在新系统的辅助下,对接时间平均缩减20秒,效率显著提升。
十四年来,习培之凭借着对工作的热爱和对技术的钻研,参与了500余次的现场应急抢修和故障排查工作。每一次挑战都让他对设备的结构和原理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让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他的成绩和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2020年、2023年集团机电维修员岗位能手竞赛中荣获第一名。
将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将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出色就是不平凡。习培之以实际行动书写业绩,以不懈的奋斗缔造幸福,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身边的同事们一同砥砺前行,共同为湖南机场实现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