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在建的T3航站楼横卧在跑道的东边。
起初的时候是看不见的,每每说起T3,往大致方向一指,说在那边。可东边也是挺笼统的一个方位,所以大部分时候指的位置都是错的。但就在不知不觉中,地平线上隐隐出现了一个灰色的轮廓,越来越宽,越来越明显。沿着空侧服务车道走,不论在哪个机位,你都能清晰地辨认出她。而她也远远地看着T2,日复一日地繁忙。
第一次在机坪行走,是2015年。当时刚入职没两天,岗位在北道口旁边的老货站。一批晚到货物的运单需要送到紧挨着南道口的一期货站。老员工告诉我,顺着服务车道一直往南走就到了,路上遇着货运的车,可以拦下坐顺风车。
经北道口进入机坪后,我从10号位出发,一路上车水马龙,各种作业车辆川流不息。第一次在机坪行走,生怕违反安全规定,时时刻刻注意周遭情况。大抵是我穿着货运的工作服,其间有牵引车在我身边停下鸣笛,示意我上车。怯生生的我怕耽误他人工作,对司机师傅道谢说不用了。
航空器引擎的尖啸声,作业设备的轰鸣声,身旁穿梭的车流声,我就在这嘈杂繁忙和有条不紊中完成了与机坪的第一次接触。
时间如同向前滚动的车轮。在工作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就像坐在车上于机坪内穿行,慢慢熟悉他的一砖一石。每个停机位的脾气,每个无线电频道的呼吸,每条廊桥与航站楼的切割角,都需要去感受和经历。
九年时间,从老货站到一期、二期,再到三期货站;从货运分公司到机场物流公司;从国内业务到国际业务;从外场到内场,在航空货运的绝大多数岗位都有过工作经历。
还记得第一次站在航站楼的柜台内,面对旅客时极力展现自己的职业感;第一次站在宽体机下,感受庞然巨物带来的压迫;初次使用无线电,在繁忙频道里开口的紧张;与同事们连轴转,顺利完成重点保障任务后的喜悦;第一批进入茉莉溪时体会到的责任;工作被肯定时的开心与继续前进的动力。
同时,宣传工作也让自己有了更加丰富的学习与认识。
九年,在坚守中,很多时候觉得枯燥乏味。但回过头看,又觉得每一天都是鲜活的。
某日在西南站坪完成了航班保障工作,前往北站坪继续作业。大抵是凑巧,一路上不停遇见打招呼的同事。有本部门的,也有其他单位的。或是迎面走来默契地互相点头;或是一辆迎面驶来的车鸣笛,然后看见驾驶室里有个人咧着嘴冲自己笑;抑或有人摇下车窗挥手叫我名字。
我想起九年前第一次走这条路时的小心翼翼。
一条路,走了九年。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真正融入了这个集体。
“嚯,T3航站楼这么大了,平时都没仔细瞧过。”身边的同事说。
(作者单位:机场物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