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机场报
湖南机场报当前位置:湖南机场>湖南机场报>正文

湖南低空经济 “飞起来”才能“热起来”

 来源: 省通航发展公司 | 发布时间: 2024-02-02 09:06:45 

1月19日,央视新闻《朝闻天下》栏目“新机遇里看中国”对湖南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打造的“湖南样本”进行了专题报道,对低空旅游、飞行驾照培训、无人机物流等多种低空经济新业态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重点介绍了低空空域验证飞行的推进情况和通航飞行数量增长情况。湖南自2020年9月成为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试点省份以来,探索创新低空飞行申报方式,大大提高了飞行服务效率,省内注册通用航空器数量较改革前增长50%,省内注册通航运营企业较改革前增长63%,省内通用机场数量较改革前增长6倍,2023年全省低空飞行服务总时间同比增长19.8%。

改革空域使用方法,全面释放低空空域

改革之前,低空空域隔离运行,一个空域只能一个用户使用,通航飞行需层层报审,且通航飞行存在“看不见、叫不到、联不上”的安全监管难题,军民航管制部门对通航飞行安全信任度低。针对低空开放不足难题,省发改委组织编制了《湖南省低空空域划设方案》,将全省低空分类划设管制、监视、报告及灵活转换空域共179个,通航可常态化使用的监视、报告空域共80个,可分层或错时供通航使用的灵活转换空域74个,同步划设了97条常态化低空目视飞行航线,编制发布了覆盖全省的低空目视飞行航图,将低空空域充分释放给通航使用。自2022年8月起至2023年10月,共组织完成了三批次低空空域验证飞行,通过飞行,验证了空域划设和航线规划有效、合理。针对通航飞行安全监管难题,通过“北斗+4G/5G+ADS-B”技术,建设71个地面基站,构建起一张覆盖全省的低空飞行监视通信网,覆盖率从改革前的不足10%提升到100%,实现通航飞行“看得见、叫得到、联得上”。公司自主研发的《飞行员的飞行信息获取方法》《通用航空器的数据处理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权,成功申报低空位置数据交换格式标准和接口等5项技术规范,为通航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改革飞行申报方式,提高飞行服务效率

传统的通航飞行计划申报需通航用户提前三天与军方民航进行多方协调、串联审批,协调难度大、审批不确定性高。改革期间,我省建成投用长沙飞行服务站,可为全省通航用户提供计划申报、航空情报、气象情报、飞行动态监视等飞行全过程服务。2023年1月5日,长沙飞行服务站通过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关于服务全省的符合性检查。2023年3月27日后,与110余家军民航、通航用户签订《湖南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空管保障协议》,实现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域服务”的服务目标,将以往飞行计划的军方民航多头协调、串联式审批改为一站式服务,审批时间从以前的提前3天缩短至最快2小时,大幅提高通航用户飞行申报效率。

改革三方协同机制,确保飞行安全有序

军事航空、运输航空、通用航空三方均需在低空空域开展飞行活动,以往三方之间信息系统相互隔离,通过电话、微信、传真进行飞行协调,程序繁琐、效率低下。改革期间,我省创新开发了湖南省军地民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信息管理系统,并入驻部队值班席位,与南部战区空军临时空域管理系统、民航中南局通航计划系统和长沙飞行服务站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打通军、地、民三方信息渠道,将全省通航业务协调由“线下”转为“线上”,数据处理由“手工”向“信息化”转变,并配套发布了《湖南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办法》,构建起湖南省低空空域军地民协同运行管理体系,使空域使用、飞行审批程序更为简便,确保空防安全、公共安全和通航飞行安全。

未来,湖南将继续聚焦低空经济发展,大力拓展通航+物流、通航+医疗、通航+农林、通航+应急、通航+旅游等“通航+”新业态、新场景,努力实现人的“滴滴打飞机”,物的“驻村入户”和基层治理的通航赋能,湖南低空经济“飞起来”才能“热起来”!

(黄荣)

内部链接

中国民航网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上海浦东/虹桥国际机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外部链接

中国政府网

人民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

新湖南

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731-89981070/15773116061 举报邮箱:hnjcxc@hncaac.com

备案证号码:湘ICP备150154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