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长沙机场作为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自1989年8月29日正式通航,迄今已35年。为了回顾35年来长沙机场发展历程,总结奋斗经验,凝聚各方力量,振奋员工士气,推动长沙机场高质量发展,近期,长沙机场组织开展“四个一”系列纪念活动。
一次党日活动,汲取奋进力量。“只许办成,不许办不成!”这是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王震为修建长沙机场提出的工作要求。为牢记机场发展历史,从中汲取奋进力量,8月29日上午,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通航35周年之际,分公司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传承拼搏精神 建设一流机场”主题党日活动,参观王震故居并开展交流座谈。长沙机场分公司班子成员、各单位党政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共计40余人参加活动。
长沙机场分公司党员干部一行重温了入党誓词,并向王震将军敬献花篮。随后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参观了王震将军少时居住的地方和生平事迹陈列室。
在座谈会上,长沙机场党委书记对各级管理人员提出要求:“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各级管理人员要学会从光荣岁月里找到前进的动力,要把王震将军这样的老一辈对机场的感情延续下去,要把‘只许办成,不许办不成’的工作方法落到实处。”
一场员工座谈,感恩一路同行。8月29日下午,纪念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通航35周年员工座谈会在长沙机场综合楼召开。会议邀请到1989年长沙机场通航至今的40余名在职干部员工参加。
会上,来自智慧机场部、航站区管理部、安全检查站、磁浮城市航站楼管理部的四名老员工代表进行发言,他们生动地讲述了1989年长沙机场通航时的故事,并围绕35年来的过往经历、心路历程展开分享交流。分公司党委书记在会议中代表分公司党委,向所有参与长沙机场通航的同志们表示感谢,对大家为长沙机场建设、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致以敬意。他强调,分公司不会忘记各位在岗老员工和其他离退休老同志为长沙机场发展事业作出的贡献,一定会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尽最大努力做好老员工们的服务和保障工作,切实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和困难,让老员工在长沙机场这个大家庭里过得更舒心、更暖心、更安心。
一次征集活动,寻找独家记忆。长沙机场联合长沙晚报面向全社会推出征集活动。此次征集活动分为“我有好故事”“我有老物件”两项征集子活动。在“我有好故事”征集子活动中,网友可用图文形式分享您与机场相关的难忘瞬间或故事;在“我有老物件”征集子活动中,网友如果有自长沙机场通航以来的相关老物件(不限种类,能体现机场发展痕迹、有历史意义的均可),可分享相关老物件的照片及背景故事。
一批主题打卡,留下美好回忆。长沙机场在航站楼旅客通行处设置了一批精美打卡点,潮流的造型中融入了35周年的庆典元素,吸引了不少往来旅客纷纷驻足拍照。此外,航站楼里各处大屏、机场区域各处交通诱导屏,也放出庆祝通航35周年的海报,为长沙机场营造出浓厚的庆祝氛围。
老员工故事分享:
智慧机场部 汤芳
我是1988年进入的长沙机场,当时还叫湖南省民航局。回想那个年代,能够进入机场工作是件令人非常羡慕的事情,在大家的印象中机场是个神秘而且高大上的地方。我从小在大托铺机场长大,我父亲今年已经86岁高龄,他曾是大托铺机场的老一辈的飞行员,童年时看着父亲驾驶着飞机翱翔天际,当时心中就种下了一个蓝天梦。1988年的夏天,正赶上处在筹备期的长沙黄花机场和民航酒店的落成对外招聘,这也是机场第一次大面积社招。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幸运的成为了大托铺机场运输科的一名候机员。那时的我,刚刚走出校园,对未来的职业道路既充满期待又感到迷茫。但是在这里,我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回想起35年的工作历程宛如昨日,一篇篇、一幕幕清晰的印刻在脑海。
航站区管理部 沈阳
1988年毕业后,我当时19岁,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机场征地拆迁指挥部做了3个月零工,跟着征地拆迁指挥部跑输油管线和通信线路的补偿(扯皮尺),虽然只有短短的3个月,但我却被机场工作深深的吸引。正好当年民航酒店招工,我就毫不犹豫报了名并被招工进了民航,记得那是1988年12月的最后一天,我们在大托铺机场体检、报到。后来89年至91年,我在民航酒店从事服务工作近3年,因为之前学习了几年工艺美术,91年调到了运输的广告部,随着机场广告媒体优势越来越明显和业务的发展,广告部后来发展为广告公司,我在广告公司干了十年业务工作。2001年广告公司外包后,被安排到航站楼管理部,先后在楼宇、动力部、公共服务部、标准管理室、综合办公室工作过,到现在又有23个年头。回想35年来,往事历历在目,从当初刚踏进门时的初生牛犊懵懂无知到不断成熟、成长,一路上幸有领导和同事们一直给予的关心关爱,一步一个脚印收获许多,更为自己是一名机场人感到自豪。
安全检查站 杨帆
三十五载春秋,弹指一挥间,机场从通航时的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展翅高飞,每一步都凝聚着长沙机场人的集体智慧结晶与辛勤劳动付出。记得刚入民航时,我们正值青春扬溢、风华正茂,怀揣着对航空事业的无限憧憬,一步步见证了长沙机场的蜕变与成长。奋斗,不仅仅是长沙机场人的精神状态,更是长沙机场人的一种工作态度,无数长沙机场人努力传承钻研业务、服务旅客、勇于创新、确保安全的工作作风,这种因奋斗而生的凝聚力,是长沙机场最宝贵的财富。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三十五载辉煌是我们工作的坚实基石,而前方的道路更需要我们用更加坚定的步伐去丈量新征程。随着T3航站楼的崛起,长沙机场不仅将迎来物理空间的飞跃,更将开启安全运行、服务提升的全面升级,这不仅是机场硬件设施的一次重塑,更是对我们长沙机场人精神风貌、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一次深刻考验。
磁浮城市航站楼管理部 金莉莎
回想起1988年,我到机场工作,那时还是在军民合用的大托铺机场,我记得大托铺机场的那个候机楼很小,候机厅就像一个大客厅,里面摆放有藤椅、茶几、烟灰缸,沙发上盖着米白色的钩花布。89年启用的候机楼出发层和到达层都连在一起,旅客上下飞机全靠摆渡车,每天只有几趟飞机起降,飞的机型都是安24,每架飞机只能运载30多名旅客。乘坐飞机的旅客身份必须是县团级以上的干部,还要单位开具介绍信才能买票,登机牌需提前一天根据飞机机型手写座位号、乘机序号,配载平衡图都是手工操作。我当时是在广播室,值机手续通知开办广播、登机广播、航班到达广播等等广播都是人工播音,工作人员还要打扫候机楼的卫生,包括厕所卫生,航班延误,服务员提着烧水壶挨个给旅客提供茶水。那时候的客服工作人员一人顶多个岗位,从旅客踏入候机楼开始,值机、候机、配载平衡、登机等流程环节都是你要做的,不像现在划分很细、且是智能化的,减少了人力、避免了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