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狭窄的村道,九曲十八弯之后,资兴市白廊镇中洞村到了。
42℃的高温下,陈凯身上的白色衬衣汗渍斑斑。“那件白色T恤,整整穿了2天,早就由白色变成了黄色。实在没有时间回去换衣服,直到昨天晚上,有同事给我捎了件衣服,我才把衣服换下来。”陈凯说。
陈凯,集团派驻资兴市白廊镇中洞村抗洪救灾工作队队员。在集团机场管理部(技术创新部)工作的他,接到通知后,毫不犹豫中止公休假,从外地急速赶到工作队,第一时间抵达中洞村。8月8日至今,他已经在抢险救灾一线连续奋战了16天。
中洞村,村前有河,村后有山,河边是村民居住的土坯房或红砖房。受台风“格美”影响,那些天,村里暴雨如注,山洪暴发,灾情很严重。滑塌的山体、歪斜的电线杆、连根折断的林木随处可见。
洪灾过后,路不通,电不通,通信不通。
当赶到抗洪救灾临时驻点时,村民告诉他们,前面的桥断了,路断了,进不去。要摸清楚受损情况只能徒步进去。在部队历练了多年的陈凯踊跃成为与当地村民组成的“先遣部队”的一员,一头扎进了山里。
就这样,原本3公里左右的路程,陈凯等5人绕行4个小时,背着必备生活物资徒步成功挺进村民小组。
“赶到受灾深处,眼前是一片泥泞。”陈凯回忆说。
在这里,“先遣部队”仔细了解受灾农户、村民伤亡、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等情况,现场察看了山体滑坡、道路垮塌、河道淤塞、耕地被冲、桥梁毁坏等。掌握了村内30多户村民房屋倒塌,90余栋房屋受损,6座桥梁冲垮,河水改道,大部分农田灌溉水利设施冲毁等及时资讯,两天的时间完成了中洞村15个村民小组353户217栋房屋“一户一档”工作,为后续帮扶救助工作开展提供信息支撑。
每天清晨,天蒙蒙亮,陈凯就来到了临时驻点,根据工作队的部署,结合当地的施工条件,安排抢修作业。每打通一米道路,就意味着受灾群众能更早一步恢复正常生活。“再难!也要打通!”这是工作队坚定的信念。
山区抢修工作,道路崎岖难行,环境复杂艰险,他毫不犹豫地走在最前面,一路披荆斩棘。途中,他还在协调调配物资,与施工单位紧密沟通。每一个施工点,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白天的抢修工作紧张忙碌,夜晚收工后他依然顾不上休息,还要逐一确认人员是否安全返回驻点,并总结当天的工作进展情况,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向工作队汇报,再精心部署安排第二天的工作。每每忙完这一切,时针已经指向凌晨…
“前面几天,几乎没合眼。”陈凯说。
天天顶着烈日工作的他被晒得黝黑。“你看他这双手!”晒得皮肤又粗又硬,还长出了一个个红疹子。
“这条道路修通后,挖掘机、铲车等大型设备就可以直接开进村了,救援物资也可以用车辆运送,我们的救灾效率会大大提高。”随着主干道、电力、通信和自来水等基础设施的基本恢复,逐步实现了中洞村至村组“四通”“三有”。
“为了帮我们重建家园,他们真的很拼,我们很感动,也很有信心!”中洞村党支部书记黄吉兴由衷而言。“只要能让受灾群众早日重建家园,我们再苦也值。这也是机场集团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应该做的!”陈凯平静地说。
夜色阑珊,一弯新月挂在天上,工作重点逐步过渡到受灾村民过渡性安置工作,陈凯还将继续战斗!
(通讯员:张鹏)
(摄影:易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