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天气预报显示有降雨,大家施工时一定要注意安全。”8月23日,集团抗洪救灾工作队副队长洪国庆在资兴市中洞村道路抢修现场指挥调度时,对施工人员说,这是他在灾区一线抢险救援的第16天。
由于暴雨、洪水、泥石流,道路中断且到处塌方,抢修难度比想象中更大。有一次在进村的必经之路上,车胎被路边石块扎爆了。仪器仪表发出“嘟嘟嘟”胎压报警声。他仓促在路边换好了备胎,又经过了三个半小时的车程才到村抢修处。
刚一进村,他发现村里有三支工作队:集团的抗洪救灾工作队、村里的自救队、安仁县对口支援救援队。如何将各方力量统筹起来,握指成拳,共同支援村里抢修建设成为了当下的首要任务。为此,作为副队长的他协助建立与市镇村和安仁县救援队建立协调联动机制,进行人员分工,坚持每日调度,重点是解决通路、通电、通讯。“我们的目标一致,不抢通道路,决不撤退,向灾区挺进。”洪国庆说。
水道坑组通组公路是中洞村受损最为严重的路段,泥石流将原来的道路、部分农田完全覆盖。“早一点打通道路,就能早一点救出被困群众,早一点让救援物资和车辆到达受灾村庄。”洪国庆说。据统计,共紧急调配了大型机械设备10余台和12名施工人员。
前进的道路远比想象中更加困难。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越有压力,越要鼓足干劲。一天接着一天干,一米一米向前推进。第一天,抢险道路推进3公里。第二天,作业面扩大至14公里。第三天,晴空变大雨,原本成形的路面一下化为泡影。修好的路面再次被冲毁,一段岩体让挖掘机作业停摆。“不能停,挖掘机不行,我们就调凿岩机来。”协调联动机制紧急商议。排水管、凿岩机等物资、设备连夜运往抢通现场。有几处山体再次发生滑坡,工作队随时前往疏通;遇到一时恢复不了的路段,就肩扛背驮,将涵管、油料等物资送往一线。
机械到了,抢通继续!村里年轻劳动力少之又少,他与村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拿起铁锹一铲铲带头干。在一次施工过程中,洪国庆忙着指挥车辆、调度人员,一个不注意摔到沟渠里,满身泥泞,手、膝盖都破了。“不要紧,继续,赶快!”虽然困难重重,大家坚持迎难而上、昼夜奋战,抓紧打通道路。“茶叶头组,路通了”“毛江口、垅头,通了、通了”“菜垅组也通了”“邓家组的路也通了!”
“通了,通了,太好了!”洪国庆面露喜色,挥拳给大家鼓了鼓劲。8月8日随后的8天里,共抢通通村15个村民小组的通组道路,大小道路几十公里。
抬电缆、紧固线、配送抢修材料,在各抢修点,施工人员争分夺秒作业。沾满黄泥的工装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公里、三公里、六公里……一切都按计划进行。在崇山峻岭间,他们排成一列,齐心协力扛着沉重的电缆,攀山石、蹚河流。“来电了,来电了,谢谢你们!”8月11日13时,资兴市中洞村恢复供电,村党支部书记黄吉兴紧紧握住抢修人员的手激动地说。至此,8月15日,中洞村基本恢复村组通路、通电、通讯、用水。
“干好帮扶工作,除了本领过硬,还要作风过硬。”因从事纪检工作,他对规矩纪律特别重视,在进村前就反复跟队员强调注意事项,“希望村里加快抢修通讯…”听罢,洪国庆在笔记本上认真记下村民建议。实际工作中,所有的施工方案都会与村委充分协调沟通好签字确认,并根据村民意愿制定和开展。因此,这个“帮扶日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村里有啥难题,谁家有什么困难,大都在这本日记上面记录着,他无论走到哪儿都随身携带。现在,这个日记本上依然在续写帮扶的故事。
(通讯员:张鹏
摄影:易天琪 易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