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一大早,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机声隆隆,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吊车、直臂车和工人们正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项目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今天我要把这几根柱子的节点焊完,现在天气热,带着面罩又闷,焊的速度慢些了,这个焊点的温度有两千多度呢!”在工地顶层楼面,焊工王师傅手中的焊枪迸出四射的火花,防护面罩后面,他的脸上满是豆大的汗珠。在焊接过程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不然焊缝会不均匀,平均每个焊点焊接时间为5至10秒,焊点2000摄氏度的高温和溅起的火星,热得让人喘不上气来,同时眼睛还要面对强光的刺激,一天下来要面对数千次的强光。
“一二三,抬!”42岁的沈红生操着河南话,与工友合力,把一根两百多斤的金属檩条搬起,放到小推车上,然后运送到指定位置。“对准了,慢点放,”一根接一根,一趟又一趟。一上午,他们在大厅屋顶上,来来回回,已经搬运了五六十根檩条。光洁的金属屋顶,把热烈的日光反射到脸上手上。沈红生和工友们已经被晒得黑红,“我之前是在上海一个项目做事,长沙的夏天,可比那里热多了。”趁着休息,沈红生打开随身携带的2000毫升大号水壶,猛灌几口。“一天要喝几壶?”“半天时间一壶不够,一天得三四壶吧”。
“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在工地的一角,“90后”测量员小魏正在紧张校对工程施工的精准度。测量是施工的眼睛,测量不精准会直接影响后续施工。为了测量的精准,他和队友每天都要比别人在太阳下多晒一会,对着施工图纸,扛着十几斤重的测量仪器来回奔波,顶着热日走个几万步都是常态。
“估计有50摄氏度,戴着手套都烫手。”建筑工人赵师傅是一名钢筋工,做这个工作已经近十年了,钢筋被晒得太烫,人的皮肤根本没法直接接触。赵师傅和工友们穿着长袖长裤,戴着手套才能绑扎钢筋,每个人脸上都是汗。虽然天气很热,但工程进度摆在面前,谁也不能退缩。在茶水间接了一桶绿豆汤,他回工地上继续干活。他伸了伸腰,回头看了一眼今天的劳动成果,十分满意。
温度监测显示,下午2时,现场的地面温度达到46℃,到了下午3时,地面温度依然有42℃。随着气温升高,项目上实行“做两头、歇中间”的错峰施工,主动调整了工人们的作息时间。此外,项目上还准备了充足的绿豆汤、矿泉水,藿香正气水等消暑物品,让工人们清凉解暑,能够安全作业。
(通讯员:张鹏 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