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端午节的清晨,长沙机场飞行区换上了干干净净的“小平头”造型,各处草坪低矮平整,面貌焕然一新。自5月16日起,长沙机场飞行区管理部抢抓航后作业时间,历时12天完成了196万平方米土质区的全面除草作业,确保了飞行区内杂草低于限制高度,防止遮挡目视助航设施,有效减少鸟类活动,为飞行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智慧赋能 高效管理
“清扫跑道要拿出洗脸的标准,割草要有理发的耐心。”这是场务队队长罗正一反复叮嘱的一句话。想要给土质区理个整齐的“平头”,首先必须掌握割草作业的标准和作业区域的实际情况。长沙机场春夏季降雨较多,每逢下雨不能使用大型机械割草,航班密集的时候不能割草,种种因素使得割草作业的时间受限。每一次割草作业都需要提前制定科学周密计划,“争分夺秒”开展作业。飞行区管理部场务队利用道面管理系统割草作业模块对土质区草高进行数字化全流程管理,每次割草作业前,会根据当前草高的长势、当天的跑道关闭计划等条件确定作业区域、制定作业计划、调配人员车辆。进场割草前召开施工协调会,明确割草程序、任务分配,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教育和风险提醒,保证割草作业的安全性。
积极探索 设备升级
长沙机场飞行区土质区面积达196万平方米,加之上半年雨量丰沛,杂草生长周期大幅缩短,飞行区的个别草种长势明显,除草作业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为进一步提高割草作业效率,场务队经过前期调研和比较后,引进了新型遥控割草机。相较于传统的手持割草机,新设备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便捷性,适用于雨后土质区作业场景,切割草坪更均匀平整,割草效率提升50%。操作人员可以在安全距离内精准控制割草机作业,能有效应对雨后大型机械不能进入土质区开展作业的问题。
连续“作战” 合力攻坚
为了不影响航班正常运行,飞行区内绝大多数土质区只能在凌晨跑道停航后才能进入实施割草作业,每天夜里的平均作业时间不足3个小时。深夜的飞行区里,机器轰鸣声与人声交织着,白天“炙烤”的余温加上发动机引擎传来的热浪,使整个割草机的驾驶舱如同一个大蒸笼。凌晨3点,分队长刘海峰紧握方向盘,神色专注地驾驶着割草机在土质区内来回,这已经是他连续在岗的第5天,“土质区有很多排水沟和灯光标记牌,稍不留神,割草机可能会陷入排水沟,机器的刀片会碰坏灯光标记牌,我们一刻都不能松懈。”这个端午假期,特种车辆设备分队全员集中实施割草,干出了农忙时的“抢收”气势,仅3天便完成了36万平方米的作业面积。
除草、巡视、维修……奋斗在飞行区的他们往往是“面朝跑道背朝天”,望着一架架航班划过头顶顺利起降便是最大的满足。不惧高温,迎战风雨,长沙机场飞行区管理部将紧盯核心风险,持续抓好飞行区安全运行保障工作,全力以赴为机场安全、旅客平安提供坚实力量。
(通讯员:罗正一 陈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