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忙碌的5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劳模工匠宣讲会在集团开讲,长沙机场机务保障部组织全体干部员工聆听学习,大家纷纷表示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随着劳模工匠宣讲到一线,机务保障部里掀起了一波学习传承“劳模工匠精神”的热潮,大家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以实际行动践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以实干担当为机务发展加足马力。
精检细修助力 确保平稳有序
6月6日下午,设备维修员刘业鑫正认真细致地检查1号机位飞机地面式电源输出电缆温升,设备发热与太阳热度的夹持,他额头上下滑的汗珠在眉头缝里翻了个“跟头”掉落在衣袖上。他手持测温枪测量每相线路实时温度,用手探摸感知电缆温度,通过双重确认,“嘴里念叨着温度45度,性能正常”,数字45如同一串安全密码打开了他紧锁的眉头。
针对即将来临的暑运高温高热天气,机务保障部机坪设备“医生”全力以赴,为69台飞机地面式电源把脉问诊,做到心中有数,防暑“有方”。数十名设备维修员有的放矢着重检查动力插钉、柔性电缆、输出电缆等关键部件使用后的温度变化,及时更换异常部件,为电源“凉”身开具防暑处方,确保设备高温“不中暑”。
共享机制聚力 优化资源利用
机务保障部以班组建设为抓手,与航站区管理部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双方共享优秀经验和做法,建立设备维修互帮互助机制,提升工作效能。“213机位桥载空调维修,请多关照!收到,213机位飞机报位时间为14点30分,有20分钟维修档期。”这是航站区廊桥操作与机务设备维修的一段对话。一直以来APU替代设备出现故障,只能申请停桥维修,遇航班高位运行,靠桥率需要冒尖,设备维修就只能滞后。如何兼顾靠桥率与设备完好率,是设备维修员们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组织开展不同情景下模拟现场维修,更换风管、插头更换等小型维修项目可以做到插空完成,完全不影响航班保障。通过实践摸索协调研讨,设备维修与廊桥操作建立了科室间的维保信息共建共享平台。
一子落,满盘活。通过持续运行维保信息共享平台,使廊桥使用效率最大化,同时提升了桥载设备完好率,3月份以来,双方开展共同维保工作34次,有效减少停桥时间约36小时。
聚焦创新发力 攻破技术壁垒
机务保障部一直致力于智慧机场建设,今年在智慧化管理上出“新招”。沿着T1车道,T1航站楼泊位引导系统面板清晰地展示COBT为保障人员提供工作指引信息。“看着面板就能知道我该干什么,保障多了一份井然”,一位勤务保障人员高兴地说道。在此之前,泊位系统无法显示COBT时间,是痛点难点,今年机务保障部下定决心要攻坚克难。当维修员李立得知此信息时,他积极协调机场各部门,在泊位系统厂家的配合下打通泊位系统与机场ACDM系统数据传输链路。经过努力,成功实现COBT时间在泊位引导设备的展示功能,为航班运行顺畅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长沙机场机务保障部将紧紧围绕“保一争二破三”的目标,统筹做好安全发展“加法”、风险隐患“除法”、提质增效“乘法”,以更高的工作标准、更强的责任担当,为长沙机场高质量发展贡献机务力量。
(通讯员:曾轶 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