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10月26日至29日,第二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株洲开幕,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姚英杰受邀参加开幕式。在北斗规模应用成果展的醒目位置,正展示着北斗在湖南通用航空方面的应用。
“长沙飞服站,翔为B70RH申请1040在大王山本场5公里范围内飞行。”“收到,联系后回复。”长沙飞行服务站飞行服务员彭召阳接到通航用户飞行计划申请后,迅速做出反应。在长沙飞行服务站大屏幕上,显示正有20多架飞机在3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飞行,每架飞机的飞行信息都一目了然。“我们现在平均每天收到飞行航线计划100条左右,放行约40条,每天实际飞行约500架次,总飞行时间约150小时。”彭召阳说。
2020年9月,湖南成为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3年来,湖南构建了全域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的技术和制度保障体系,催生出了12项全国第一的改革成果,通航产业飞出一片新蓝海。
通过在全省通航公司、通用机场安装北斗终端,制定通用航空、无人机等低空应用领域的 5 项技术规范,作为全国第一个可服务全省的A类飞行服务站,长沙飞行服务站可为通航用户提供飞行动态监视、飞行计划处理、气象情报等服务,解决低空飞行“看不见、喊不应、连不上”的问题,可充分满足各机场、航司、管理部门运行需求,形成“北斗+通航”可复制模板。
湖南已建成全国第一个覆盖全省的低空监视网络,综合运用“北斗+ADS-B+5G”三模技术,建成71个地面监视站,基本实现湖南低空监视信号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