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高尔基说:“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确实,生活是现实的,没有那么多诗意和浪漫。就好比全宗一样,刚开始时,它就是一堆零星的资料、数据,如果你按照规范去整理,她就会变成一卷卷真实的不同故事。
作为全宗的管理者,我化身为“建筑师”,将过去与现在相连接。也许某年后的某一天,翻开全宗还原和再现历史时,我相信由每卷里面的个体组合而成的卷内目录就会成为“档案体”的灵魂。日常生活的全部就好比全宗一样,里面的每一卷都记载着你我的故事。按照年度梳理,可以还原从初识、熟悉到相守的过程。按照机构 ( 问题 ) 去体现,那么每一次的浪漫、相伴与诉说,就像一部情景剧随着剧情慢慢体现。保管期限就是永久,将朴实的故事永远珍藏。
为什么公众对于档案人的印象总偏向于“沉闷”“古板”“冷板凳”等负面印象呢?因为他们不了解档案工作是什么,也不了解档案人。只是主观地认为档案工作就是守着一堆过时的文件,青灯孤影,默默无闻。只有真正懂门道的,才会知道档案工作源远流长,他负有独自的情怀,就像世事如浮云,再辉煌的现实,瞬间都会成为历史,成为远去的背影,如历史之印,凝结着千年岁月的沧桑。她的情怀不体现在台面上、公众前、 即时的,而是幕后的、长远的、历史的。
我们经常在一些媒体看到、听到对记者、教师、医生、护士等角色的高频次塑造,而对档案工作者的角色塑造寥寥无几。那档案人是什么样的呢?档案人是这个国家历史的记录和保存者,也是证据神圣性的捍卫者。作为档案工作者,始终有着一种情怀——那就是与档案为伴来坚守漫漫历史的使命担当。档案都是有生命的,档案都是过去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形成的,和档案打交道,就等于和历史上各种有文化、有思想的人交流,与高人对话,与文化同行,这不仅不枯燥,而是一种享受。当今是信息时代,人们更喜欢追求速食主义,利己行为。作为一名档案人,不忘初心,找淮前行方向,默默隐于幕后、不求名利,从事一生的工作可能到一二百年后才能看到成绩,难道这不是一种情怀吗?从事档案事业也能修养人的心性,陶冶人的情操,达到静而远、淡而远的境界。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彩虹都是雨后出现的。我愿意用我短暂有限的几十载去陪档案事业抒发她的情怀,把历史珍藏,让真情转载,让岁月作证,让梦想精彩,就好比全宗一样,汇聚成一卷卷不一样的美好故事!
(王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