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以前客梯车保障航班长时间打开旋梯灯,最担忧的是撤离时低压电瓶无电无法启动车辆,经过升级改造后现在夜航结束旋梯灯依然明亮。”在长沙机场机坪205机位旁,一位机务保障部的设备维修员提及正在保障旅客下机的“代表作”,脸上写满了骄傲。
“点”上抓延伸,从感官升级为感受
10月份,某航司乘务员反馈,在夜间登机过程中,客梯车不开旋梯灯视野较暗。由“乘”及“旅”,乘机旅客同样也会遇到此情况。收到该反馈后机务保障部高度重视,立即安排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调研。首先存在照明不够的机位(16-20、12、14、205-207机位),下客通道存在背光,高杆灯透过雨棚后,旋梯采光进一步下降。其次19台客梯车旋梯灯取电来源于低压电瓶,远机位客梯车保障一个航班通常需要2至3个小时,照明灯光功率为100W,一直开启会造成低压电瓶馈电无法启动客梯车的情况,给运行保障带来不便。明亮的旋梯关系着万千旅客的出行感受,解决责无旁贷。
“面“上求突破,从分散升级为合力
破局而立,向新而生。机务保障部下辖的特种车队从车辆使用切入,根据旋梯灯低压电瓶耗电快,制定相应的规定,每天安排人员值守,在指定地点统一发车,对低压电瓶进行充电。设备器材室则从技术创新切入,试验在旋梯加装太阳能灯光条。这种方案能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在白天进行充电,为夜间提供照明。经过测试,太阳能灯板阴天和雨天无法充电。每天安排人员值守进行充电,效率低局限性强,航班高运转时无法接续。在两个方案相继落空的情况下,机务保障部决定从使用方和技术方两个科室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旋梯灯攻关小组,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
“线”上强推广,从方案升级为样板
融合深,梦成真。“我上次在商场乘电梯时,没人的时候运行很慢,当有人乘坐的时候速度就上来了,能否加入感应装置,没人上下梯的时候旋梯灯处于低能耗,当有人乘坐的时候正常工作”,在攻关进度碰头会上,机务保障部高级工程师周宇群提及到。周工的话一语中的,大伙们一下子被点醒了,思路有了,说干就干。首先,对1台电动客梯车进行升级改造,通过优化程序,在旋梯灯加装感应装置和定时装置,无人登机时保持在20W低耗电状态,当感应到有人登机时全功率照明。首台车安装好后,这装置能否稳定运行,大家都悬着一颗心。该车投入使用后,每当夜幕降临时驾驶员就对旋梯灯进行现场跟踪,对亮度、电池容量、工作时间等进行监测记录,经数据统计得出升级后的旋梯灯工作时间能延长至5-6小时。有了样板工程,机务保障部加紧对其它客梯车进行升级改造,截止目前已完成19台车改造。
从摆渡车扶手改造、桥载空调制冷效果专项排查到客梯车旋梯灯照明升级,机务保障部一直在提升旅客出行满意度上步履不停。下一步,长沙机场机务保障部将继续紧盯车辆设备性能,持续为广大旅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