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2023年4月3日凌晨”,李向龙清晰地记得这个日子。那天,他首次参与飞行区管理部驱鸟护卫队值班。在接报围界监控报警信息后,李向龙快速响应、沉着应对,组织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成功处置一起机场围界违规抛物事件,守护住飞行区空防安全,获得集团通报表彰。十年磨一剑,璞玉琢光明,他知难而进、甘于奉献,在平凡岗位上展现“仰望蓝天,脚踏实地”的拼搏力量。
从深海到蓝天
他是勤奋钻研的退伍军人
2014年,长沙机场组建飞行区管理部,也是在这一年,从海军部队退役后的李向龙成为了驱鸟护卫队的一员。踏入民航的大门,岗位变了,但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工作信条没有变。为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李向龙勤学肯钻,把拼劲用在学习上。他的手机里多了各种各样的鸟种图片,工作间隙反复翻阅记忆,上岗时仔细观测鸟情,逐渐能够识别本场所有常见鸟类;他开始钻研鸟类迁徙活动特点,分析典型鸟击不安全事件,绘就成了鸟防风险点的“活地图”。除了鸟防专业知识外,李向龙还学习驾驶热吹车、推雪车等特种车辆,成为具备具备多种车辆操作资质的“多面手”。2022年2月,长沙机场迎来春节后的第一场大雪,正在轮休的李向龙迅速赶回机场增援,“我会操作热吹车,我来干!”他彻夜奋战在道面除冰雪一线,全力守护春运平安路。
扎根平凡岗位
他是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
李向龙是一名拥有25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伍不褪色,他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本色,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在飞行区巡视驱鸟、项目施工、设备维护的现场,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2021年7月,长沙机场西跑道大修项目启动。紧张的施工监管期间,已跟随父亲脚步成为一名海军战士的儿子回家探亲,尽管这是跟儿子一年一次难得的相处时间,而李向龙毫不犹豫地选择坚守在施工现场,连续几天吃住在机场,成为了西跑道大修项目监管队伍的主力军。儿子临回部队前打来电话:“爸,你守牢安全,我保卫祖国,我们都是好样的!”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李向龙注入了莫大的动力。在酷热难耐的机坪上,他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为了抓紧时间引领施工车辆穿越,更是好几次连饭都没来得及吃,只等穿越安全、准时完成才能安心填饱肚子。最终圆满完成施工监管任务。
让创新更接地气
他是深耕业务的“实干派”
“认真能把工作做对,用心才能把工作做好”。平时工作中爱动脑、爱创新的李向龙,总是怀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投入每一次任务,用技术小改造解决鸟防工作中遇到的一道道难题。飞行区开阔平坦,如何更充分地利用飞行区丰富的风能资源?作为创新项目小组的一员,李向龙积极开展风动驱鸟设备创新改造升级,通过改进风轮结构与材料、增加风能驱动功能提升驱鸟设备使用效果,并在长沙机场创新项目成果发布会中荣获三等奖。面对东跑道鸟类活动频繁这一痛点问题,他带领班组成员在鸟网排布、驱鸟设备布控上下功夫,改造可移动钛雷弹驱鸟发射器,有效提高驱鸟的机动性。“机场驱鸟,实则爱鸟,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人、机、鸟的共同平安!”科学防控永远在路上,李向龙正计划开展新一轮以“治虫”“控草”“防水”为关键的生态驱鸟工作,持续探索由被动驱赶到智慧预防的驱鸟新模式。
薪火相传共成长
他是耐心细致的“李师傅”
即使再忙,李向龙也会在培养年轻员工方面下功夫。在他看来,机场周边鸟种类多,生态环境的季节性特点和防范重点更为复杂,如何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出更多鸟击防范技术人才,确保航空器安全运行是发展的关键。每当周围年轻员工向他请教鸟防专业问题时,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了能让新进员工尽快掌握鸟防知识,李向龙费了不少心思。除了规章、手册的讲授外,他时常带着徒弟们走遍飞行区的各个角落,以实际操作、实地勘探更直观地传授生态调研方法,提升鸟情观测能力。实践抵“万言”,这让曾经为此挠头的员工有了更大的进步。在李向龙的帮助下,他的徒弟们有的快速实现了由初入民航的“小白”向专业鸟击防范员的转变,有的更是走上了分队长岗位,成长为飞行区鸟击防范工作的“生力军”。
在蓝天下,在深夜里,在目光所及之处,在岁月静好之外,还有许多和李向龙一样的员工坚守在飞行区每个平凡岗位上,他们用勤劳、智慧和汗水在飞行区运行中默默折射出点点微光,汇聚成安全发展的坚强力量。
(通讯员:胡心怡 唐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