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我们那里过年有一句俗语:三十的火,元宵的灯。于是到了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会生一个大火,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盘点一年的故事,展望来年的希望。今年年三十,我到妹妹家去,她在房子外面空旷地上生起了一个大大的火堆,左邻右舍都来了,围了个内三圈外三圈。
顿时,空中弥漫着柴火、烟花、乡音的味道以及浓浓的年味。一个老人往火堆里添柴,另一个老人向年轻人分烟,腾起的火焰映红了他们的脸颊。在热气腾腾中,我仿佛看见了爷爷的影子、奶奶的影子、父亲的影子和人生的影子。
一个人和他的影子是永远粘在一起的。小的时候喜欢玩比赛影子的游戏,站在那里,背着阳光,看谁的影子更长、更大、更好看;嬉笑、追逐着去踩伙伴们的影子,看谁踩得更多、更准、更“疼”;有时候也一个人独自看着地上自己的影子,亦步亦趋,想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虽然影子不是个什么实物,但那么虚无的东西,却令我们无比开心。
长大后,极喜欢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一句之中有光源、有实体、有影子,表达得有些孤独,但也很温暖。在这万家团聚的时光里,是不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群影子?我有。
我在影子里思念父亲。弟弟在厨房里准备年夜饭,一边忙乎,一边念道:爸爸在的时候没有觉得什么,现在自己做这些事,才真的觉得不容易,那时候里里外外的很多事情都让爸爸一个人默不作声地做了。今年,以弟弟为主做的年夜饭上桌了,一家人围坐过来,品尝这丰盛的菜肴,感叹这个菜跟父亲做得有点像,唏嘘那个菜没有父亲做得香,还有哪个菜没有父亲做得地道。父亲的厨艺,在年的氛围里,与家人随影相随。
在一家子按照分工各自忙碌的时候,我带着外甥在贴春联。一二十年了,每年的春联都是自己写自己贴。父亲站在旁边看我写,我问父亲:“爸,我写得怎么样?”父亲总是不作评论,说:“字要上墙!”那么多年,我一直坚持练习,也有些进步,但每每我问父亲的时候,他还是那四个字:“字要上墙!”每年练了一年的字,到春节要贴春联的时候,心里最是忐忑。父亲虽然去世了,我的字也在全国得了些不错的奖,但我仍然忐忑不安,心里没底。“字要上墙!”是父亲对我一直的期待,希望我一路前行。
桌子上摆放着父亲的照片,慈眉善目,微微含笑。一家人都喜欢这张照片,我们吃年夜饭就在照片跟前,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形影不离。在照片前,“听听您的叮嘱,我接过了自信,凝望您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父亲的精业、正直、善良,需要和值得我们永远传承。
我在影子里激励孩子。大年初一晚上,儿子下了班后从长沙赶回老家,同一家人团聚。他奶奶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泛黄的影集。这本影集奶奶为孙子保存了25年了。这是儿子的年龄,也是儿子从出生、成长、到十八岁成人礼的点滴记忆。那时候我们一小家远在外地,时不时往老家寄照片,都被奶奶收集保留到了现在。看到或稚嫩、或阳光的照片,儿子拿出手机一张张翻拍,嘴里不停地说:续上了,续上了!因为近几年手机保存和传递功能强大,很少有人再去照相馆冲洗照片,这些照片无疑就成了珍贵的资料、感情的凝聚、难忘的记忆。
春节期间,我带着儿子用手机拍照片、视频,制作抖音。我分小主题做一些抖音,给每个抖音取一个名字,如《2023:新年快乐,皆得所愿》《癸卯:布德泽,生光辉》等等,在抖音里传递祝福,传递希望,传递力量,传递健康,传递美好。
我也在影子里陪伴自己。想起南宋大咖朱熹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中的“一鉴”就是“一镜”,“天光云影”就在这半亩方塘中闪耀浮动,情态毕见。“半亩方塘”里边的水如果很深、很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如果很浅、很浊,就不能反映。这让我想起时刻陪伴自己的影子,这个影子就是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而这另一个又是什么样子呢?我曾想应该是一个“五毒”俱全的我,是一身具有读书、写字、喝酒、打牌、吹牛皮“五毒”的人。可是,书没读熟,字没写好,喝酒怕伤胃,打牌怕输钱,吹牛皮又怕祸从口出,“一毒”都没完全有。所以,在新的一年里,还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修得“清如许”,但愿“活水来”。
嘿,这亲爱的影子!
(作者单位:长沙机场消防护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