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初听“兰台”一词,大家一定很陌生吧!在我国各朝代中央保管档案的机构分别是:周为天府,汉是兰台、东观、石渠,唐为史馆,宋、元为架阁库,明是内阁大库、古今通集库等,清为内阁大库。并且汉代宫内的藏书之处,以御史中丞掌之,因此后世称御史台为“兰台”。在我完全没有“档案”两个字意识的时候,便跌跌撞撞地踏进了这个被人称作“兰台”的行列,而且一干就是14年。
那是2009年11月,我刚入职进入常德桃花源机场工作,工作岗位是办公室文秘兼职档案工作。还没有把公司的工作性质和业务流程弄明白,我便接到了副主任交给我的第一项工作——整理2009年度文书档案。接到这项任务时,我焦头烂额,不知从何下手。初来乍到,不但对公司的业务不熟悉,对档案工作也是一片茫然,没有一点专业知识,连一卷完整档案的制作流程都弄不明白。
为了完成工作,我逼着自己快速成长,第一时间与集团公司档案管理员、市档案局业务科联系,向她们学习取经,又积极参加市档案局组织的业务培训,学习档案业务知识和档案整理制作流程,并做好学习笔记。同时认真研读档案方面的文件和档案管理书籍,恶补专业知识。就这样,我细细阅读每一张纸,从一摞摞杂乱无章的零散材料中,找出一份份记载着公司业务发展的资料,从中筛查、分类、排序、建目录……最后整理成一份份完整的档案。那些日子,没有一天敢虚度和懈怠,心里就只有一个目标:尽快完成档案整理工作。为了节省时间,加班至晚上11点已然成为我的工作常态,有时侧耳倾听,寂静机坪的草丛里传出来的虫鸣声提醒我,最后一个航班都已经结束了。好多个周末,也是自觉把家里安顿好便去办公室加班。4个月后,我终于完成了2009年度文书档案整理工作,并且顺利通过了市档案局的年检年审。
如今回想起那段艰难的往事,真是汗泪与共的日子:孤独、无助、焦虑、灰心丧气常常萦绕于心!从分类收集到排序编号整理,从装订到盖章录入,从购买一个档案盒、一件装具……每一件每一桩,看似简单的事情,当我一项一项完成后,才明白其中的艰难。
2019年,公司办公楼要搬迁新址,这就意味着档案库房也要搬迁,档案库房的几千卷档案要倒库。看着档案库房那几组生锈的铁皮柜和破旧的玻璃柜、木柜,我明白现有的档案设备已不能满足办公需求,于是我向公司申请购置了4组档案密集架和3组档案荣誉柜。真正到了搬迁的那一天,我不敢有一丝松懈,因为我知道这些档案存在的意义。我先用纸箱把所有档案装好,再用不干胶封好纸箱,并在纸箱上做好标记。完成打包工作后,请搬运公司把档案搬运到新的档案库房,每搬运一次我就逐一清点一次,防止档案在搬运过程中丢失,确保档案安全。最后一步就是档案上架,每天都是繁重的体力活,就这样连续干了一个星期,腰也痛背也酸,但当我看到敞亮的档案库房摆放着新的档案设备,密集架上一排排笔直的档案盒,荣誉柜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公司的各类荣誉证书,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值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我从事档案工作已有14个年头。14年来,我整理各类文书档案3000余件,为机场提供档案利用服务500余次。我参与了、见证了公司档案数量从少到多,档案库房从小到大,档案管理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也从最初的“档案新人”,一步步成长为肩负重要责任的档案者。
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希望你们以此为新起点,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贯彻实施好新修订的档案法,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特别是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员群众!”
如今,当我们走进档案馆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伟人的红色精神,我们应该以他们为荣,我们应该传承下去。一段档案就是一段动人故事,历史在不断前进,档案工作不会结束,让我们用档案留存不平凡的岁月印记,用档案书写奋进新时代的美丽篇章。
(作者单位:常德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