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深夜,当四周一片寂静之时,长沙机场飞行区却是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除胶车、割草机和铣刨机等施工机械轰鸣声不断,作业人员正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5月29日清晨05:30,随着巡视作业车辆撤离机动区,长沙机场为期10天的飞行区集中维护作业顺利完成。
一场周密部署的攻坚
迈入2023年,民航业迎来疫情后的迅速恢复,夏航季以来长沙机场航班量持续攀升,今年4月通宵航班天数占比超60%。随着运量增长,加之雷雨季节复杂恶劣天气频繁,飞行区航后维护作业时间日趋紧张,运行保障压力不断加大。为确保场道设施、目视助航设施适航性,提升飞行区安全保障能力,长沙机场于5月20-29日的凌晨2点至6点关闭机场,飞行区管理部按下航后作业“加速键”,全力推进飞行区集中维护作业。
为保证进场施工的高效、安全,飞行区管理部在航行通告发布前精心安排、周密部署,一方面积极对接湖南空管分局、机场运控中心,明确施工计划、作业程序、应急处置等,从基本细节着手,确保项目的正常启动;另一方面组织施工单位召开施工协调会,研究施工维护范围、作业区域、施工周期、工序流程、作业标准、应急预案等内容,研判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状态和突发情况,全面做好施工风险源管控。飞行区管理部还特别注重加强与分公司各运行单位间的紧密配合,确保按程序正确报送作业信息,保障各放行指标、运行数据平稳。在此期间,飞行区管理部加强思想引领与工作统筹,召开工作协调会,在每个阶段、每个工序、每项施工任务中组织平衡,严格协调控制,把好航后施工每个环节的“安全关”。
一次全力以赴的奋战
5月20日02:02,在引导车的引领下,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整齐有序地进入作业区,各支队伍奔赴既定区域开展科目作业,自集合点至围墙外车道满满闪烁着橘黄色信号灯,航后维护作业攻坚战正式打响。在这短短十天的每个夜晚里,每个板块作业都有条不紊地开展:在跑道除胶区域,可以看见跑道除胶车忙碌地来回运转,作业范围交叉重叠,以达到最优的胶泥清理效果,有效改善跑道抗滑性能;道面修复区域,作业人员精细掌握铣刨厚度、SMA-13混合料摊铺温度、速度和碾压压实度,力争以最好的状态迎接道面的“新梳妆”;对进近、滑行等各类目视助航灯具进行试灯,查找并解决绝缘故障回路,更新滑行中线深筒灯、入口翼排灯等,对标记牌、土质区灯箱开展清水,确保各类助航灯光持续有效运行;除草机械在土质区不停运转,作业人员对割除草屑实施打包运送,确保不破坏设备、不遗留外来物,共对37个面积区域开展除草作业。机械轰鸣声虽嘈杂,但在铆足干劲、全力奋战的飞管人耳中,人声、风声、轰鸣声交相汇聚,奏响了悦耳的协奏曲。
一股协同攻坚的合力
本次施工作业涉及道面维护维修、助航灯光巡视检修等多个科目,多个点位的施工齐头并进,部门场务队、助航灯光队、驱鸟护卫队及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协同攻坚。针对设置有灯具的道面病害修复区,助航灯光队和场务队的小伙子们通力合作,有序开展原道面灯具拆卸、摊铺道面等工作;当场务队完成割草作业后,驱鸟护卫队接过“接力棒”,及时在割草区域喷洒杀虫剂、驱鸟剂,为达到限制草高、驱赶鸟类的目标勠力同心;为科学高效配置施工资源,维护作业期间飞行区管理部每日召开施工协调会,强调施工安全事项,深化航后作业施工、监管人员安全职责,加强不同科室、不同分队间的交流协同,解决作业流程中出现的疑惑与困难。
据统计,此次飞行区管理部对长沙机场东跑道共开展8次除胶作业,累计作业区域达16500平方米,更换嵌缝料20000米,铣刨修复沥青道面470平方米,清理排水沟4408米,土质区割草范围共计195万平方米,并更换B滑返修区域灯具16套。本次项目中,装载机、压路机、沥青洒布车、清扫车等车辆机械进场90余次,参与施工人员总计600余人次。
这是一场紧锣密鼓的攻坚战,更是一次飞行区作业人员的实战练兵。随着长沙机场运输量持续增长,在有限时间内完成飞行区维护等作业项目将成为飞行区工作常态。此次集中维护作业的顺利完工,为机场高运量、高强度运行保障积累了宝贵经验,长沙机场飞行区管理部将持续探索在高运量、复杂天气下实现飞行区运行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切实保障机场飞行区场地的安全适航,为推动长沙机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通讯员:胡心怡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