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今年以来,疫情的来势汹汹和不稳定性,造成航空市场持续低迷。在此环境下,衡阳机场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毫不动摇地抓好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全面号召干部员工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降本增效”的热潮。
抓好保稳提质“硬措施”
在安全管理上毫不放松。公司党委在所有涉及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的必要支出上绝不削减、绝不拖延,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安全工作,实现了连续700天无不安全事件发生,28个主要安全绩效指标“零突破”。在开拓航线上稳中求进。衡阳机场本轮换季后共计划运营17条航线、通达国内27个机场,在全国机场航班量呈现大范围压缩的态势下,公司通过科学研判和积极协调,航班量增至264个,领跑省内支线机场。在员工保障上精益求精。把员工利益摆在首位,通过组织员工提前报餐、提供大小份配餐、打包及堂食窗口分区取餐等措施,在降本同时不断优化员工用餐体验。今年以来食堂采取集中采购方式购买餐饮物资,每月对市场价格进行摸底,精准了解市场行情后核定采购价格,做到心中有本“明白账”,节约采购成本的同时,员工餐饮品质得到有效保证。在服务品质上持续提升。在客流减少的同时确保机场服务不下降,持续做好“一碗粉”“车管家”等精品服务,开展机场商业重新招商,在不断提升航站楼商业品质的同时,加大业务的拓展,增加非航空性收入。衡阳机场荣获“2021年度100万-200万量级服务质量优秀机场”奖项。
打好降本增效“组合拳”
全力挖潜增加收入。机场市场部门积极与当地企业、客商联系,制定个性化出行保障方案,为签约旅客提供贵宾服务,提升公司效益;财务部门全面做好资金筹划,在保障基本支出的同时规划资金,与银行协定合适的存款方案,提高存款利息。多管齐下降低成本。召开6次预算使用专题会议,对固定资产投入、维修费、业务费等项目进行取消或核减,大力减少和降低非生产性及非紧迫性项目成本,下降比例达20%。优化人力资源成本,结合运行实际建立劳务派遣及业务外包费用动态管控机制,根据业务量变化及时调整人员使用数量;财务部门加强财务审核分析,开展固定资产清查与仓库物资盘点工作,合理控制采购数量,优化平衡库存物资。研究改造节约能耗。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全面强化全体员工树立成本管理的理念,提高节能降耗的主动意识。机场保障部通过开展供水管网维修改造,降低每日用水量,预计年度节约水费20余万元;加强航后场区巡视,确保必要照明的前提下及时关闭公共区域照明;改造更换机坪、停车场高杆灯为LED光源,更换部分公共区域卫生间照明为声控模式,进一步减少水电气的消耗。自我动手提高效益。机场上下积极践行“工匠精神”,掀起“自己动手”风潮。机场保障部自主开展零星维修等业务,结合岗位练兵,开展航站区公共道路和飞行区巡场道破损道面维修;机务部特车分队对车辆维修进行自查,学习车辆维修技能,对老旧电源车龟裂线路、大巴车紧急逃生口、客梯车泵油管等进行维修,以主人翁精神抓好降本措施的落地。
挖掘公司管理“好点子”
用好财税优惠政策。衡阳机场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持续跟踪省市各地下发纾困企业的相关政策,主动挖掘房产税、土地使用税退税政策,积极对接申请房产税、土地使用税退税事宜。在税务局的积极推动下,返还款占全年房产税与土地使用税支出金额的30%。用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针对公司增值税进项税额精准施策,申请退税100余万,有力缓解资金运行压力。制定增收节支方案。通过强化预算监督、严格预算考核以及优化预算体系等过程进一步加强预算控制。在维修费用、“三公”经费、制服费用等方面下功夫,优化管理,厉行节约;强化资金统筹以及应收账款管理,进一步促进资金流通,让资金管理运转更为顺畅。优化考勤培训方法。合理安排生产运行岗位人员勤务调整,统筹公司培训安排,强化培训动态管理,除专项培训需邀请老师外,其他培训积极开发公司内部讲师力量,实现公司内部培训为主,外部培训为辅,有效提升员工能力,合理减少培训费用。
下一步,衡阳机场将继续坚持积极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总要求,整合资源,从源头出发,打好降本增效的“持久战”,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坚决、在举措上创新,让“降本增效”促推机场又好又快发展,为衡阳机场“一体两翼三驱动”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