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今年是湖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工作的收官之年。湖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打造低空空域改革的“湖南样板”这一目标是否已现雏形?5月7日上午,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此作出了详细解答。
从“0”到“1”多项试点工作创全国第一
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其中包含了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融合发展。去年以来,湖南在法规制度保障体系构建、低空空域划设方案编制、军地民协同运行管理机制创建、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通用机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湖南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可以总结为“三方协同初见成效、基础工作基本完成、重点事项有序推进、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具体来看:
1.批准实施全国第一部低空空域划设方案。
湖南编制完成全国第一部省级空域划设方案《湖南省低空空域划设方案》,依据方案,湖南省低空空域(3000米以下)分类划设管制、监视、报告三类空域共171个,规划常态化低空目视飞行航线97条。
2.发布全国第一个低空空域协同运行办法。
3月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会同南部战区空军参谋部、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民航中南地区空管局印发了《湖南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办法》,为通航用户提供协同运行服务,是全国第一个军地民三方联合发布的低空空域协同运行办法。
3.建成全国首个可服务全省的A类飞行服务站。
在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的指导下,湖南建成长沙飞行服务站并投入使用;建设了湖南省通航综合服务平台,签订全国第一个由军地民三方共同签订的空管协调试运行保障协议。
4.建设湖南低空空域监视通信网。
省通航发展公司综合运用“北斗+ADS-B+5G”三模通信技术建设低空监视通信系统,在全省建成53个地面监视站,基本实现湖南全域低空监视全覆盖,推动解决“看不见、联不上”等通航飞行安全问题。
5.发布全国第一个省级专项低空航图《全国目视飞行航图(湖南专项低空航图)》。
结合空域划设方面取得的成果,省通航发展公司整理形成了全省低空目视空域和低空目视航线的原始资料,经空管局情报中心审核校对后,已在全国目视飞行航图中发布《湖南专项低空航图》,并通过“中国民航通用航空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互联网在线发布。
6.出台支持通航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2021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政府引导支持、发挥市场作用、政策协同发力、培育通航全产业链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出台了关于加快通用机场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培育消费市场、强化要素保障等四个方面共十二条政策。
7.打造低空经济交流合作平台。
去年7月,湖南成功举办了首届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3天观展人数超过20万人次,创国内同类型展会规格和规模之最。今年,湖南将继续举办第二届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构建集展览展示、贸易投资、科普宣传为一体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
8.制订全国第一个低空目视飞行规则。
在参照现行飞行规则的基础上,湖南充分结合低空空域分类划设、低空飞行航线网络构建等改革成果,正在抓紧编制《湖南省低空目视飞行规则》。这也是全国第一个低空飞行规则类文件,有助于湖南更好地完成《实施方案》提出的“实现基于规则的低空目视自主飞行”改革目标。
9.建设湖南省低空空域军地民协同运行管理信息系统。
目前湖南正抓紧建设湖南省低空空域军地民协同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具备通航飞行计划申报、空域动态管理、临时空域审批、飞行动态监视等功能,能有效实现军地民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有力支撑实现通航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域服务”和低空空域“无缝衔接、灵活转换、高效使用”。
10.编制通航地方性法规。
湖南制订了《湖南省通用航空条例(草案)》,条例主要规定了通用机场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低空空域划设与使用、飞行服务、安全监管、产业培育等内容。
未来的湖南“县县有通用机场、
乡乡有临时起降点”
有人说“无机场,不通航”,要保障通航“飞得起来、落得下去”,通用机场的建设是关键。目前,我省已建成12个通用机场(其中A1类1个),9个运输机场基本满足通航功能,6个通用机场场址已得到核准,并已上报了一批通用机场场址申请核准。
为适应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需要,加快建成全省通用机场网络,促进湖南通航产业加快发展,湖南编制印发了《湖南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21-2035年)》,着力构建“1+13+N”通用机场网络格局。(“1”即在长沙市建设全省的枢纽通用机场,有效连接各市州;“13”即在其余13个市州各建设一个中心通用机场;“N”即其他通用机场和直升机场。)
“十四五”期间,湖南还将选择在地方政府积极性高、通航产业发展有基础、通航飞行需求强、其他运输方式不足的县市区,规划建设54个A2类及以上通用机场;2026至2035年,将继续推动建设57个A2类及以上通用机场。同时在全省各乡镇、3A级以上旅游景点、县级以上医院、高速公路服务区等规划建设3000多个直升机起降点。力争实现“县县有通用机场、乡乡有临时起降点”。
(省通用航空公司)
摸着石头过河
打造低空空域改革“湖南样板”
为保障通航的飞行安全,湖南建成了中南地区首个A类飞行服务站——长沙飞行服务站,不仅可以为通航用户提供飞行计划处理、航空情报服务、飞行情报服务和气象情报服务,还可以提供飞行动态监视和飞行中服务。
如今,长沙飞行服务站现在已经实现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服务模式,通航用户只需在电脑端或“享飞就飞”手机APP上即可完成。2021年11月13日,长沙飞行服务站在株洲、宁乡、岳阳三地划设了2700平方公里空域开展试运行,截至2022年5月6日,共实际执行申请飞行计划5425架次,总时间881小时46分,试点空域开放率达到75.49%。
“五一”小长假期间,试点区域通航飞行呈现“井喷”趋势。5天时间共飞行434架次,环比增长200%。2021年11月13日,长沙飞行服务站在株洲、宁乡、岳阳三地划设了2700平方公里空域开展试运行,成效明显。截至2022年5月6日,共实施飞行5425架次,881小时46分,试点空域开放率达到75.49%,均超过试点前两倍以上。其中,宁乡巷子口机场通航用户飞行架次同比增长288%。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试点区域通航飞行就实现了“井喷”,5天时间共飞行434架次,68小时04分,环比分别增长200%和123.3%,同比分别增长285.5%和291.1%。未来,随着飞行服务站各项服务功能的进一步优化完善,还将持续扩大服务范围,实现空域资源的动态释放。
随着湖南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航的便捷高效特点将发挥得更加充分。通航与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更加紧密地结合,低空空域改革的“湖南样板”如今已初见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