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在长沙机场国际货站进出主干道旁,坐落着一个安静的社区,这里是茉莉溪空港国际社区(以下简称“社区”)——国际客、货机保障人员集中居住区所在地。自2021年9月1日正式启用以来,截至3月20日已正常运行200天,累计为7家单位、1.8万余人次提供保障服务,未发生一起社区内感染和外溢事件,为湖南机场集团持续实现“三个零”的防控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外人看来,茉莉溪社区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甚至有些人会谈“溪”色变。作为民航首家国际客、货机保障人员的集中居住区,社区从建设伊始就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集团更是对社区的运行和管理委以重任、寄予厚望,社区全体工作人员也在集团和空港实业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不辱使命,以战时状态、战时机制全力做好“外防输入”相关工作,成功实现2021年防疫目标。
今年以来,在认真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社区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社区设施设备,提升运行保障质量。在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工作中,用“四颗心”的精细管理,向集团公司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强基固本 用“精心”健全机制
为强化社区组织机构,集团公司专门成立集中居住区管理委员会,由集团公司安质部部长兼任管委会主任,由空港实业公司安质部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制定《长沙机场“茉莉溪空港国际社区”国际航班保障人员集中居住区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细化集中居住区的管理机构、主要职责、工作流程、应急处置等,从顶层设计入手,夯实集中居住区运行保障基础。
随着去年下半年国内多地机场口岸陆续出现境外输入关联病例,社区同步制定《长沙机场“茉莉溪空港国际社区”国际航班保障人员集中居住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社区人员信息联络表、应急资源明细表,在楼栋及房间内粘贴消防疏散示意图,设置24小时值班电话,适时组织开展桌面演练,并根据演练发现的问题对预案进行修订,检验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战能力,达到了以练为战的预期目标,进一步提升了社区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力求实效 用“细心”强化管理
“守好一扇门,护好一座城”是每一个社区工作人员的准则和底线,在社区六个多月的运行中,社区在遵循管理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对社区管理的手段、内容不断升级和强化,逐步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管控办法。
如何管控人员、车辆的进出,防止无关人员与入住人员接触一直是社区管理的重中之重,社区抓好了三个步骤:一是严格审批程序。所有入住、换区和退出人员由所在单位发起线上审批流程,经管委会办公室审核同意后方可办理相关手续,对于退出人员实行“集中居住区-目的地”交通运输闭环管理;二是严格进出审查。进出人员必须由所在单位组长在社区指令群内发送指令,由保安人员核对无误,测量体温后方可通行。同时,进出人员(含驾驶员)每次需从门禁道闸通过,确保在人脸识别系统中留痕,保安人员也做好台账登记,确保记录可追溯;三是严格绩效考核。公司在与保安单位签订的合同中,明确了工作差错可处罚金的比例,社区对保安工作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巡查相结合、现场检查与视频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发现记录不及时、漏记、错记等现象及时记录,对未按要求审核进出人员车辆信息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将绩效考核与保安单位的合同金额挂钩,真正发挥了绩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
在卫生防疫方面,社区内设置医务室,配备常用医疗药品,满足日常医疗服务需求;入住人员每天进行1次咽拭子、每周进行1次鼻拭子核酸采样;专业消杀公司负责每日对专用通道、走廊及相近楼道、垃圾箱放置处墙面、运动球场及器材、洗衣房等公共区域开展2次消杀,保洁公司每天对公共区域开展2次清洁,入住人员每天对房间内进行2次消毒,入住人员退房、换区时,由消杀人员进行终末消杀;社区内所有垃圾每天由专业公司按医废垃圾标准收运处置,避免产生交叉污染风险;社区所有生活污水统一接入化粪池,在初级沉淀阶段全天自动不间断滴入次氯酸钠杀菌剂,再经二级和三级沉淀,将消过毒后的污水经污水管道排入污水处理厂,同时每天进行余氯检测,确保余氯监测值不低于10,每月将检测结果送专业第三方机构检测,确保生活污水消毒彻底。
在日常管理方面,社区每栋两个出入口设置门禁,为入住人员配发门禁卡,在两个区间走廊通过常闭疏散门进行隔离,最大化减少人员交叉;对场内的设施设备,安排专人每日开展不少于三次的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东西区楼栋间、运动设备区加装软隔离,在社区主要行车道面喷涂分区标识,进一步强化分区人员、车辆管理;将保障国际货机人员和国际客机人员分开进行集中管控,确保上班阶段人员管控到位;集中健康监测区实行单人单间居住,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新建防护服洗消点,参照长沙机场洗消点的设置标准实行分区管理,配备了摄像头、紫外线灯等设备,方便消杀人员穿脱防护服。
开源节流 用“公心”优化内控
自社区启用以来,已先后有机场集团、南航湖南分公司、马来西亚亚洲航空公司、丹顶鹤航空服务公司、中检消杀公司、华南蓝天油料公司、长沙机场边防检查站等7家驻场单位入住,加上为社区提供服务的保洁、保安、医救、核测等单位,管理难度较大。
为此,社区先是理顺关系、厘清职责,与南航等单位签订入驻协议,与中检等5家公司签订合同,确保所有服务项目合法依规;不定期组织召开专题工作调度会和协调会,与驻场单位、外包单位面对面沟通,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入住单位实施组长负责制,建立工作群,及时为入住人员提供便利,答疑解惑;社区管理中心全面梳理启用以来所有固定资产、非固定资产物品,做到对“家底”心中有数,在满足入住人员需求基础上,尽量减少易耗品消耗,避免资产流失;对需要物品严格按照财务相关规定进行采购,对每件物品的入库、存储、支取建立相应台账,由值班人员签字确认,严格按财务制度报账、结算;每日更新、核对入住人员数据,定期与入住单位结算;建立健全社区工作台账,优化调整原有台账内容,确保台账分类合理、要素齐全、整理规范。
以人为本 用“真心”落实关怀
因为疫情防控相关政策的原因,高风险航班保障人员在入住社区后,只能实行单位-社区“两点一线”工作制,生活相对枯燥,心理压力较大。
社区在建设期成立临时党支部的基础上进行改选,吸收入住单位党员加入临时党支部,不定期召集入住党员开展集中学习,进一步强化党员示范运用;还组建“抗疫必胜关爱微信群”,开设“疫同成长·云陪伴”24小时关爱专线,组织公司EAP专员进行网络互动,通过交流谈心,分享视频、文章等方式,积极传播正能量,帮助员工及时舒缓心理压力。此外,社区配置了篮球场、羽毛球场,购置了哑铃、跳绳、瑜伽垫等健身器材,丰富入住人员业余生活。
下一步,社区管理中心将继续秉承初心,慎终如始,坚定不移地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坚持“机制不变、思想不松、队伍不散、责任不减、标准不降”,狠抓“人、物、机、环”同防,为筑牢全省“外防输入”第一道防线、守好疫情防控空中大门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