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编者按:基于当前全行业机场服务收入结算中的服务保障数据均由人工填写和录入的现状,如何确保机场上十亿服务收入颗粒归仓?如何减少一线保障人员签单、整单、录单压力?如何高效结算收入?是财务管理部必须直面的问题。
面对问题,长沙机场财务管理部借助科技力量联合智慧机场部成立电子签单研发小组,以提高效率、减负基层、节约成本、精准计算为目标,深度融合业务与技术,为数据赋能,让复杂变简单。
以问题为导向,向问题要出路
一个航班服务收入的核算涉及到大量服务数据,航班起降时间、飞机号、机型、旅客出发人数(区分成人、儿童、婴儿)、货邮吨位数、引导车、牵引车、摆渡车、客梯车、电源车、汽源车、廊桥等等,都是准确计算收入不可或缺的信息。少一条会少算收入,造成公司利益损失,而错一条则会遭航司拒付,因此收入结算的数据要求绝对完整与准确。
然而,由于人工填写与录入,以及基础数据来自航空公司、空管局、中航信等原因,让看似简单的数据获取变得繁琐与复杂,各方数据难以达到绝对准确与统一。
那么,到底该如何解决纸质单据填写以及数据源复杂的问题呢?项目组决定改变纸质单据的现状,上线电子签单系统,实现服务单据电子化,开发收入结算系统,满足民航清算中心、航空公司个性化结算需求。对外,将与空管、中航信沟通协调,采取技术手段规范收入结算系统中的各项数据源;对内,深入机场各服务保障岗位,收集问题和需求,梳理业务流程,制定各岗位职责,明确责任。
以创新为导向,向技术要变革
如何打破技术壁垒,理顺各保障岗位的电子签单流程,项目组从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全面展开。
独创四项算法,实现三大功能转变
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准确和操作的便利。研发组开发了7万多行代码,独创了四项算法:
独创“差时异步备份”:登录即备份,异步异地保存,各个备份不重复,节约资源,即使多点故障,也能及时恢复数据。
独创“航班链”算法:快速准确自动定位错误数据。
独创系统的“自学能力”:根据历史数据,自动学习,生成航线数据。
独创“DLL无缝替换”:操作人员无需培训,可直接操作新平台,上手简单又方便。
这套由研发组自主创建研发的收入电子签单系统实现了三大功能转变:
一是延时变实时,实现了服务数据的实时采集。一线业务人员使用手持终端设备,在执行保障任务的同时,实时上报保障数据,高效又便捷。
二是人工变智能,实现了数据自动转换和识别。系统自动进行数据转换。经机组签字确认后的电子签单数据,通过平台自动传输到结算系统中不需要人工操作。同时,系统还可智能识别数据,筛选逻辑错误数据,方便修正,完全不用人为找错。
三是单一变强大,满足了各项结算需求。对民航清算中心、各航司的个性化收费标准,收入结算系统都能精准识别,还能在系统中自动完成收费计算,导出财务结算各类表格。
化繁为简,多单变一单
有了系统打基础,签单流程、数据维护也要跟上。为用好系统,维护好系统数据,项目组对飞机服务各环节进行全流程跟踪模拟,以操作便捷和颗粒归仓为原则设计出了一整套电子签单操作流程:打破原有签字流程,改变各保障岗位分别找机组签字的问题,每一航班最终由一人签字,简化操作;在设置最终签字岗位时,按照机位的不同,明确不同签单岗位;远机位和近机位分别由客梯操作员和廊桥操作员在航班所有服务完成时找机组人员统一签字,多单变一单,多人变一人。
以融合为抓手,向智慧要效能
为了保证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长沙机场财务管理部与智慧机场部联合成立项目组成功研发的收入电子签单系统,在收入结算领域开创了新的运行模式,达成了五大成效:
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了核算时间,每月的收入核算至少缩短4天。减轻核对工作量,方便机场和航司双方查询、核对数据时无需从大量纸质单据中翻找。
有效节省成本。每年至少节省直接成本12万元,人力成本上百万,同时可减少三十六万张纸的使用,绿色低碳环保。
减轻基层负担。保障人员不再需要填单、整单、录单,至少减轻3个、多则10个岗位的送机组签字工作。保障人员可全心保障航班,大大减轻了保障人员的思想压力和工作负担。
实现数据精准。规避了人工操作错录、漏录和遗失的风险,确保数据精准。
全行业首创。打破全行业服务数据源人工填写录入的问题,数据准确、流程高效、统计实时,可推广到全行业进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