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当前位置:湖南机场>企业文化>经验交流>正文

创新创效丨技术创新成就一片蓝天白云——记长沙机场蓝天保卫战之T1配电扩容改造项目

 来源: 长沙机场机务保障部 | 发布时间: 2022-02-25 00:00:00 

长沙机场1号机位,一架南航A330航空器迎着雨后机坪徐徐驶来,“站立”在廊桥下方不显眼处的两个“钢铁侠”——飞机地面电源已迫不及待地张开它橘黄色的“双手”,欢迎旅人的到来。一会儿功夫,在桥载设备操作员的辅助下,“钢铁侠”将航空器紧紧拥抱,冬雨的寒冷也阻止不了长沙机场待客的热情。

然而在一年前,长沙机场T1的部分停机位还不能满足E类机型的停靠标准。


图片


时间回到2021年,长沙机场1号和10号机位预升级为E类机位,但当时的配置还只有一台飞机地面电源,无法满足E类机型的双电源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周宇群“劳模”创新工作室经过多方考察,发现新增设备存在难以逾越的难关——T1老候机楼配电容量有限,缺乏400HZ电源的相关配电容量,但如果从距离最近的T2航站楼1号变电站铺设电缆提供额外配电容量,则会导致施工难度大,改造成本过高。这就导致预升级的1、10号机位会成为长沙机场唯一不能向E类飞机提供飞机地面电源保障的“钉子户”。

这两个“钉子户”要怎么拔呢?经过反复讨论,他们决定走上“创新”这一条路。

创新赋能 巧拔“钉子”

创新来源于生活中对点点滴滴的思量,谁都不会想到,一个机场项目的创意源泉竟然来自于一条“马路”。

创新工作室领头人周宇群在上班途中,看到在道路高峰期时使用的潮汐车道,从而突发灵感,他想:“车道可以错峰,那么我们的1、10号机位是不是也可以采用与原机位充电桩共享错峰供电的方案来达到目的呢?”于是,他将这个创意带回团队。经过反复分析,他们发现充电桩使用正好与飞机地面电源错开,配电参数也符合要求,共享错峰供电完全可行,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顿时喜出望外,困扰多日的难题终于可以解开了。

确定好方案以后,小组成员多方征求意见,不断突破原方案设想,一套优先保障飞机地面电源的供配电自动切换方案闪亮登场。同时,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团队成员主动申请利用休息日和夜航结束进行轮岗加班。最终,他们比原计划提前10天就完成了T1两个机位的配电扩容改造。


图片


创效增收 成绩斐然

这项技术的诞生,是一举打破了配电扩容中传统动土、开沟、砸墙动辄上百万资金投入的固有模式,诠释了创新工作室“将创新融入工作的每个环节”的理念,成为了“小投入大收效”的样板工程。

它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前在申请项目专项费用时,原计划2个桥位需要使用34万元来进行改造。但这项技术完成之后,2个桥位仅花了13.4万元便能达到预期效果,为长沙机场运营节约了20多万的建设成本。从2021年E类机型的运行数据可直观得出,经过改造后的停机位每年可为公司增加49万元以上的创收效益。据统计,在疫情结束后,航班数量会比现在增加一倍,到那时,这项技术的创收效益还将与日俱增。


图片


在社会效益上,飞机地面电源延长了飞机APU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日常维护成本,预计每年能为航空公司节省航空燃油8万升/架次,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20余吨。此外,使用飞机地面电源还能大幅降低环境噪音,为旅客乘机出行和机坪工作人员带来更好的乘机体验和工作环境。

在技术效益上,前期调研中发现,行业内相似配电扩容项目,采用传统修建配电站的模式不仅花费巨大,而且施工周期长达一年之久,施工过程中会封闭了相邻机位,对航班运行保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此次与充电桩共享供电的方案属于行业首创,这项成果的顺利投入,为行业内老旧航站楼配电扩容起到了示范作用。


图片


如今的长沙机场已经是民航打赢蓝天保卫战首批示范机场,以前刺鼻难闻的燃油味已消失在机坪中。长沙机场机务保障部周宇群“劳模”创新工作室将继续把创新融入工作的每个环节,全面致力于“四型机场”建设,为湖南机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内部链接

中国民航网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上海浦东/虹桥国际机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外部链接

中国政府网

人民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

新湖南

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731-89981070/15773116061 举报邮箱:hnjcxc@hncaac.com

备案证号码:湘ICP备150154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