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编者按:每天,数以万计的飞机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编织着现代文明的空中走廊,飞越高山,跨过大洋,而这一次次的平安起降,都离不开“助航灯光”的精准引领;尤其在夜间和低云低能见度条件下的飞行,璀璨的助航灯光更是成为驾驶员不可或缺的眼睛。灯光的颜色光强构型等汇聚成语言符号,传递着清晰的信息,使得飞机能够以完美的角度寻找正确的航道起降和滑行。
长沙机场自2017年进入双跑道模式后,助航灯具从2000余套增长到11000余套,维修量大幅增加,平均每日航后有效维护时间从3.8小时缩短到1.2小时,维修时间大幅缩短。在机场运行中,嵌入在跑道、滑行道上的灯具长时间受飞机轮胎的冲击,灯具会出现不同程度变形。受环境影响,沥青料、泥沙会落入灯具与灯筒间隙,使嵌入式灯具常常卡滞在灯筒中无法取出,导致很多坏灯不能及时修复。
据统计,长沙机场每年卡滞故障的灯具数量约300余个。以往,业内只能采用传统的方法来维修灯具,比如:钻孔法和切割法,但采用传统维修方法会占用大量日常维修时间,既费时又费力,且拆除过程中存在人员触电、割伤的风险,切割后的灯具整体报废,无法回收利用。传统的维修方法已不适用于如今高强度、高要求的航班运行保障。
按照“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要求,跑道、滑行道上不允许相邻的两个灯同时不亮,因为这会给飞行员造成一段区域的视觉盲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面对民航业内普遍存在的难题,长沙机场助航灯光站党员创新工作室成员定下了“先解决有没有,再解决好不好”的整体思路,同时将此课题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
工作室成员从“龙门吊”和“拉马”的工作原理找到创新思路,因此最初的产品采用了分体式设计,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这种设计整体结构的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于是,在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后,工作室成员将目光转向了“好不好”?
团队集中开展头脑风暴,综合性提出“方座桥式结构”和“圆座塔式结构”两套方案,将整体结构中的缺陷逐步瓦解、各个击破。针对助航灯具的行业标准,绘制初步设计图,再利用3D建模分析结构组合的合理性,进一步优化设计细节,最终研制出了现在的嵌入式灯具液压拆除器。
西跑道大修工程是2021年集团的重点项目,其中助航灯光工程又是项目中的难点,在灯光项目施工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滞后都会影响到后续道面摊铺计划。2021年10月6日凌晨,长沙机场运行模式由B1、B9联络道转换为B2、B7联络道穿越时,施工单位在B1联络道拆除旧灯具时出现卡滞情况。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施工单位百愁莫展之际,正在进行开航前适航性检查的灯光维修人员发现了这边的情况,他当即主动提供了液压拆除器,帮助施工单位解决卡滞故障,保证了施工进度,使当日转场任务顺利完成。后来,在施工期间,长沙机场的灯光维修人员还帮助两家参建单位多次处理好灯具卡滞故障,获得参建单位的认可与肯定,为40天完工的新速度增添强大助力。
有了产品,要怎样去佐证它的创新性呢?“要不申报专利吧?专利不就是智慧结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肯定嘛,毕竟这是行业内首创的一款产品。”在项目组的共同努力下,这套产品不负众望,经过重重考验,荣获湖南省创新大赛一等奖和全国质量创新发表赛专业级技术成果评定,同时也取得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
从人力对比看,传统切割法需要2人,钻孔法需要4人,而液压拆除器只需要1人即可完成作业;从单个灯的维修用时看,切割法要60分钟,钻孔法要70分钟,液压拆除器只要5分钟就可以搞定,工作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
2021年,长沙机场共有302套卡滞故障灯具。从总维修成本看,切割法预计要花费84万余元才能完成,使用钻孔法则花费更高,预计在253万余元左右,而液压拆除器只需要6300元。利用这套工具,2021年长沙机场节约维修成本约84万元。可以说,长沙机场以一个小工具替代了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
下一步,长沙机场“助航灯光站党员创新工作室”计划先在集团范围内试点推广,帮助省内兄弟机场解决问题,提高维护水平,再逐步向行业内的其他机场推广使用。同时,继续对设备进行优化改造,向电动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增加设备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实现多功能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