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长沙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再次演绎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季节性跨越,连树叶都来不及变黄,寒意便骤然而至。如果说长沙的9月是炙热的,是意志的熔炉,那如今的10月便是那淬炼成钢的冷水。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长沙机场机坪消防管网攻坚战的序幕便已拉开,能源管理部给排水站供水分队连续作战四个月,最终抢修完成15个破损的机坪地下消防栓,以及航站楼空侧的供水及消防管网数十个漏点,让长沙机场消防管网全线贯通。
能源管理部给排水站全员出击,向智慧机场部进一步了解土坑遮蔽的标准和经验,与机场各运行单位联系,确保抢修方案万无一失。由于土质以下消防管网走向以及电缆走向与图纸资料严重不符,给排水站只能采取人工探沟的方式逐“米”排查,在此次任务中,唯一能够确定的只是——电缆在漏水点的正上方。
为了保证抢修进度和安全,给排水站管理人员轮番驻扎在抢修现场,与抢修队员一起从凌晨到日出。他们的眼睛始终盯着锄头下不断深入的部位,遇到任何一点突出物,就随时喊停,待确认无误后才能继续开挖。经过5天持续推进,他们并没有发现电缆的任何踪迹,而此时作业面积已经形成了一个深度1.6米,长度3米,宽度1.5米的空间。
继续往下还是往前?还是往左或是往右?这是摆在给排水站全体人员面前的一道选择题。选对了,电缆位置能够确定,管道漏点也会浮现;选错了,那便是南辕北辙,无功而返。
靠想是得不到答案的。抢修队员张皓和袁伟跳入坑中,徒手扒开泥泞的黄土,凭借他们多年的抢修经验和扎实的业务功底,不断地判断、开挖。经过6天反反复复的试探,电缆位置已经固定,漏点也浮现在抢修队员的面前——一处管道直接因为施工工艺和管材质量脱落导致漏水,漏水出的淤泥已经非常泥泞,如果继续渗漏,整片的土质区面临着坍塌的风险。
消防管网原本不属于能源管理部给排水站的职责范围,但是作为长沙机场唯一拥有抢修能力的队伍,他们没有退缩,在保证长沙机场供水安全的同时,合理安排时间,克服人员短缺的困难,从2015年至今不断修复着消防栓和消防管网的漏点。
长沙机场机坪的消防管网是脆弱的,最宽处不过DN300,深埋在地下的它们,“不流泪”便无人知晓它的痛;长沙机场机坪的消防管网又是是坚强的,最多5人的维修队伍,行走攀爬于地平线缝隙中的他们,“不探头”却尽洒初心。
地下的水其实一直都很冷,但是对于长沙机场能源管理部给排水站全体员工来说,只要源源不断的水流能带着温暖流向机场的每一个角落,那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
(通讯员:陈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