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据统计,75%鸟击事件发生在距地面60米以下的空域范围,也就是鸟击多发生在起降前后的低空飞行阶段。因此场区鸟害防治是一项重要的飞行安全保障工作。针对长沙机场鸟害防治现有问题,长沙机场飞行区管理部积极创新、多措并举,着力探索出适合本场区的鸟击防御体系。
生态环境大改造
化被动驱赶为生态预防
长沙机场飞行区管理部邀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专家深入长沙机场场区开展生态环境调研,积极探索切断和阻遏鸟类食物链各环节的方法和措施。通过及时修剪草坪,改善草坪密度、降低草的种类,并喷洒环保型药剂对草高进行控制,减少鸟类活动场所;应用无毒生物制剂改造土壤内部结构,降低虫子的种类和繁殖率,并根据不同季节特点调配出适合当季的驱虫药剂,减少鸟类食物来源;在鸟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土质区合理洒布驱鸟剂,通过嗅觉驱赶鸟类,由“被动驱鸟”向“主动驱鸟”转化。
驱鸟设备大创新
化传统模式为智能模式
传统的驱鸟设备如煤气炮、强声驱鸟器等形式单一,鸟类极易形成适应性,驱赶效果逐步下降。为提升场区现有设备驱鸟效果,团队成员进行多种混合搭配测试,发现煤气炮和声波设备混合搭配后,鸟类即时飞离的效果增强。测试中针对不同季节的鸟情制定驱鸟设备组合策略,对多台炮及语音设备的连续组合分别进行测验并记录详细数据。在驱鸟设备混合搭建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进行探驱一体智能化驱鸟;通过远程遥感进行设备的操作,实现设备从固定频率作业到及时控制作业的智能化转变,同时可实现鸟类密集处多台设备的同时作业,提高机场鸟防效率。
人员能力大提升
化技术团队为专业团队
之前,因为专业化水平不够,驱鸟工作人员无法结合历史数据制定针对性鸟类驱赶和预防方案。长沙机场飞行区管理部着力自主培养专业人员,提升人员专业素质与专业知识,增强人员数据分析与思维创新能力,使得驱鸟方式有技巧、有依据。安排人员搭建鸟情信息手册,观察记录飞行区内不同季节鸟类的种类、数量及频发时间段等信息,加大本场区鸟情与植被研究,并结合实践探索,以实际数据为基础更新驱鸟方案,优化驱鸟策略。在实践和研究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更专业的技术骨干,搭建人才梯队,不断提升该方面理论研究水平。
通过鸟防措施生态化、创新化、专业化,可有效降低鸟击防范压力,使飞行区鸟防研究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切实提升鸟击防御的保障能力。长沙机场飞行区管理部将继续加强鸟击防范管理,加大机场航班保障期间的驱鸟工作力度,做好鸟害防治工作,确保机场持续、平稳、安全运行。
(通讯员:唐顺 汤戈 刘慧)